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模态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温差发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温差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温差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 第14-22页 |
| ·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Seebeck效应及热电效应概述 | 第14页 |
| ·温差发电原理 | 第14-15页 |
| ·温差发电装置的组成及主要结构 | 第15-18页 |
| ·温差发电装置的组成 | 第15页 |
| ·平板式温差发电装置 | 第15-17页 |
| ·圆桶式温差发电装置 | 第17-18页 |
| ·温差发电装置设计 | 第18-20页 |
| ·温差发电系统简介 | 第18页 |
| ·温差发电装置整体结构 | 第18-19页 |
| ·尾气通道(热端) | 第19页 |
| ·冷却水通道(冷端) | 第19-20页 |
| ·温差发电模块 | 第20页 |
| ·夹紧结构 | 第20页 |
| ·温差发电装置主要结构的材料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模态分析理论及分析软件 | 第22-33页 |
| ·有限元法 | 第22-25页 |
| ·有限元的发展 | 第22-23页 |
|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23-25页 |
| ·模态分析简介及基本理论 | 第25-28页 |
| ·模态分析简介 | 第25页 |
|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25-28页 |
| ·Hypermesh及ABAQUS软件介绍 | 第28-32页 |
| ·Hypermesh建模步骤及优点 | 第28-30页 |
| ·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温差发电装置模态分析 | 第33-51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41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原则 | 第34页 |
| ·温差发电装置的实体模型 | 第34-35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35页 |
| ·单元属性的确定 | 第35-36页 |
| ·材料属性的创建 | 第36页 |
| ·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 ·约束位置的确定及约束的施加 | 第37-38页 |
| ·刚性连接问题 | 第38-39页 |
| ·单元质量及分析步 | 第39-40页 |
| ·在ABAQUS中提交模型 | 第40-41页 |
| ·温差发电装置自由模态分析 | 第41-44页 |
| ·温差发电装置整体自由模态计算结果 | 第41页 |
| ·温差发电装置整体自由模态1-10阶振型 | 第41-44页 |
| ·温差发电装置整体自由模态分析 | 第44页 |
| ·温差发电装置约束模态分析 | 第44-50页 |
| ·尾气通道及冷却水通道约束模态计算结果 | 第44-46页 |
| ·温差发电装置整体约束模态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 ·温差发电装置整体约束模态1-10阶振型 | 第47-50页 |
| ·温差发电装置整体约束模态分析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温差发电装置局部改进及模态分析 | 第51-58页 |
| ·温差发电装置局部结构改进方案 | 第51-52页 |
| ·局部改进模型模态分析 | 第52-56页 |
| ·尾气通道壁加厚 | 第52-53页 |
| ·冷却水通道壁加厚 | 第53-55页 |
| ·冷却水通道改进后(增加同定端)约束模态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8-61页 |
| ·研究内容总结 | 第58-59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