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论文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探测的特点 | 第13-16页 |
·探测方法的确定 | 第14-15页 |
·待探测的钴结壳矿床底质概况 | 第15-16页 |
·基于声学探测的海底底质识别技术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6-23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声学识别的技术关键 | 第23-25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钴结壳矿床底质材料制备及回波数据获取 | 第28-42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制备 | 第28-34页 |
·4种钴结壳矿床岩石底质材料制作 | 第28-30页 |
·沉积物底质材料制备 | 第30-34页 |
·沉积物底质分类 | 第30-32页 |
·沉积物底质材料制作 | 第32-34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数据获取 | 第34-41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声学探测装置 | 第34-36页 |
·回波获取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小波域和样本字典域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特征提取 | 第42-66页 |
·小波域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特征提取 | 第42-56页 |
·小波变换介绍 | 第42-45页 |
·正交小波域钴结壳矿床底质子带能量特征提取 | 第45-48页 |
·平稳小波域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 | 第48-51页 |
·小波域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模极大值边缘特征提取 | 第51-53页 |
·平稳小波域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多分辨率奇异谱熵特征提取 | 第53-56页 |
·样本字典域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稀疏表达类别能量特征提取 | 第56-61页 |
·信号稀疏表达介绍 | 第56-58页 |
·求解L1稀疏表达优化问题的二次规划迭代算法 | 第58-59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训练样本字典稀疏分解类别能量特征 | 第59-61页 |
·回波小波域和样本字典域特征下的钴结壳矿床底质识别实验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钴结壳回声识别中的特征级融合研究 | 第66-88页 |
·引言 | 第66-68页 |
·三种特征级融合方法 | 第68-69页 |
·三种特征融合方法性能比较 | 第69-78页 |
·fisher鉴别准则 | 第71-72页 |
·fisher准则下三种融合特征的关系 | 第72-74页 |
·特征级融合方法的稳定性分析 | 第74-75页 |
·特征级融合方法在fisher准则下的bayes最优性条件 | 第75-78页 |
·基于鉴别空间的一种快速串行融合方法 | 第78-81页 |
·特征级融合方法fisher稳定性实验验证 | 第81-82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特征下的特征级融合模型验证实验 | 第82-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钴结壳回声识别中的核空间非线性分类识别研究 | 第88-121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核映射 | 第89-91页 |
·高斯核参数学习研究 | 第91-99页 |
·两种核参数学习方法 | 第91-92页 |
·KTA的不足 | 第92-94页 |
·两种核参数评价准则 | 第94-96页 |
·核参数评价准则比较实验 | 第96-97页 |
·应用核参数评价准则学习钻结壳矿床底质回波特征核参数 | 第97-99页 |
·鉴别流形正则化最小二乘机研究 | 第99-108页 |
·流形学习简介 | 第99-100页 |
·基于谱图方法的鉴别流形信息 | 第100-101页 |
·鉴别流形学习核最小二乘机 | 第101-102页 |
·改进的鉴别流形学习最小二乘机 | 第102-104页 |
·改进的鉴别流形学习核最小二乘机 | 第104-106页 |
·钻结壳矿床底质回波特征下的最小二乘机模型验证实验 | 第106-108页 |
·多核融合模型研究及其在钴结壳矿床底质识别中的应用 | 第108-119页 |
·隐式核空间中的多核融合模型 | 第108-110页 |
·核采样空间中的多核融合模型 | 第110页 |
·基于FSM~2核矩阵评估方法的多核融合系数优选 | 第110-113页 |
·核采样空间中的多核融合分类器 | 第113-118页 |
·钴结壳矿床底质回波特征下的多核融合模型验证实验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钴结壳回声识别实验 | 第121-126页 |
·实验介绍 | 第121-123页 |
·钴结壳回声识别实验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总结 | 第126-127页 |
·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4页 |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4页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