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小麦根系性状及其遗传学研究与应用 | 第9-10页 |
·小麦近缘属种及其根系性状的研究利用 | 第10-14页 |
·山羊草属的研究及其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黑麦属的研究及其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小麦属几个主要种的研究与利用 | 第12页 |
·偃麦草属的研究及其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小黑麦的研究与利用 | 第13页 |
·其它小麦近缘属种的研究与利用 | 第13-14页 |
·小麦及其近缘种蛋白质的研究 | 第14-16页 |
2 引言 | 第16-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调查分析时期与项目 | 第18页 |
·测定分析指标与方法 | 第18-20页 |
·根系形态数量指标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根系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19页 |
·蛋白质SDS-PAGE 方法 | 第19-20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51页 |
·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根系发育的差异 | 第21-31页 |
·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差异 | 第21-22页 |
·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根系数量性状的差异 | 第22-28页 |
·单株初生根数的差异 | 第23页 |
·单株次生根数的差异 | 第23-24页 |
·主茎次生根数的差异 | 第24-25页 |
·单株根体积的差异 | 第25-26页 |
·单株根干重的差异 | 第26-27页 |
·根冠比的差异 | 第27-28页 |
·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根系生理性状的差异 | 第28-31页 |
·根系活力的差异 | 第28-29页 |
·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 | 第29-30页 |
·根中全氮含量的差异 | 第30-31页 |
·小麦近缘种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1-41页 |
·小麦近缘种根系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1-36页 |
·单株次生根数的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单株根干重的聚类分析 | 第33-35页 |
·单株根体积的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小麦近缘种根系生理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6-41页 |
·根系活力的聚类分析 | 第36-38页 |
·根中可溶性糖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根中全氮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根系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41-48页 |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根系性状与籽粒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41-45页 |
·根系性状与单株穗数的相关 | 第41-42页 |
·根系性状与穗粒数的相关 | 第42-43页 |
·根系性状与穗粒重的相关 | 第43-44页 |
·根系性状与千粒重的相关 | 第44-45页 |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根系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45-48页 |
·根系性状与籽粒全氮含量的相关 | 第45-46页 |
·根系性状与籽粒淀粉含量的相关 | 第46-47页 |
·根系性状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 | 第47-48页 |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根系中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 | 第48-51页 |
·普通小麦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谱带的差异 | 第48-49页 |
·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谱带的差异 | 第49-51页 |
5 结语和讨论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英文摘要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