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传动理论论文

液压波动激振机理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4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7-19页
   ·液压振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第19-24页
     ·液压振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9-21页
     ·液压振动的特点第21页
     ·交流液压技术第21-24页
   ·国内外液压激振技术的研究概况第24-29页
     ·液压激振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4-27页
     ·有压瞬变流的振动利用研究现状第27-28页
     ·液压激振技术的前沿课题第28-29页
     ·液压激振技术的研究难点第29页
   ·液压振动器的分类第29-32页
     ·基于配流方式的分类第29-31页
     ·基于液压波形式的分类第31-32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32-34页
第二章 激波式液压激振系统的分类及其参数设计第34-49页
   ·激波式液压振动系统第34-36页
     ·激波式液压振动系统的组成第34页
     ·激波式液压激振系统的分类第34-36页
   ·激波式液压振动系统的特性研究第36-38页
     ·液压振动系统的受力特点第36页
     ·液压振动系统的幅频特性第36-37页
     ·对基础的动载荷特性第37-38页
   ·激波器的设计第38-42页
     ·激波器的构成第39页
     ·激波器的工作原理第39-40页
     ·激波器的设计原则第40-41页
     ·激波器的流量特性第41-42页
     ·激波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第42页
   ·激波式液压激振系统的振动参数第42-43页
     ·激波式液压激振系统的激振频率第42-43页
     ·激波式液压激振系统的振幅第43页
   ·激振液压缸的参数设计第43-46页
     ·激振液压缸的结构参数初步设计第43-45页
     ·激振液压缸的流量参数和功率计算第45-46页
   ·系统的管路参数设计第46页
   ·泵和蓄能器的参数计算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激波式正接液压激振系统的数值模拟第49-69页
   ·引言第49-50页
     ·常用数学模型第49页
     ·基于功率键合图的数学建模第49-50页
     ·功率键合图简介第50页
   ·液压激振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激波器构造第50-51页
   ·不考虑管路特性的模型建立第51-56页
     ·系统的功率键合图第51-53页
     ·系统的数学模型第53-55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参数的实现第55-56页
   ·考虑管路特性的模型建立第56-61页
     ·考虑管路特性的系统功率键合图第56-58页
     ·考虑管路特性的系统数学模型第58-60页
     ·Simulink 仿真模型第60-61页
   ·改变油源类型的系统建模第61-63页
     ·输入为力源的键合图模型第62页
     ·输入为力源的状态方程第62-63页
     ·力源仿真模型第63页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3-68页
     ·仿真系统的相关参数第63-64页
     ·频率对振动主参数的影响第64-66页
     ·系统流量对振幅的影响第66页
     ·振动参数相位关系分析第66-67页
     ·液腔压力分析第67-68页
     ·考虑压力限制时的仿真结果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激波式正接液压激振系统激振机理及实验研究第69-89页
   ·激波式正接液压激振系统第69-71页
     ·正接激振系统的组成第69页
     ·正接系统的液压工作原理第69-70页
     ·大流量低频激波器第70-71页
   ·正接系统的激振机理第71-74页
     ·正接系统激振过程的理论分析第71-72页
     ·激振过程液腔压力的动态变化第72-74页
   ·正接激振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第74-78页
     ·分段数学模型第74-76页
     ·全过程数学模型第76-78页
   ·正接激振系统在振动筛上的实验研究第78-88页
     ·液压振动筛实验原理第78-79页
     ·激振实验系统第79-80页
     ·激振频率的计算第80页
     ·数据采集第80-81页
     ·活塞腔和杆腔的液腔压力第81-83页
     ·液腔压力波形的频域分析第83-84页
     ·管路不同测点的压力比较第84-86页
     ·振幅、系统压力、频率间的关系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激波式反接液压激振系统激振机理及实验研究第89-112页
   ·激波式反接液压激振系统第89-91页
     ·利用液压缸反接系统激振的设计思路第89页
     ·反接系统的液压工作原理第89-90页
     ·高频激波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90-91页
   ·反接系统的激振机理第91-98页
     ·反接系统激振机理的理论分析第91-93页
     ·上下液腔压力的动态变化第93-95页
     ·反接系统激振机理的数学模型第95-98页
   ·反接系统激振过程中有压瞬变流的耦合作用第98页
   ·反接激振系统的复杂动态特性第98-99页
   ·反接激振系统在成型机上的实验研究第99-111页
     ·实验系统组成及参数设定第99-101页
     ·测试系统第101页
     ·液腔压力的测试结果及时域分析第101-105页
     ·液腔压力的频域分析第105-109页
     ·成型机台面的振幅及振动型式第109-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激波式串接液压激振系统激振机理及实验研究第112-142页
   ·液压冲击现象及振动利用第112-116页
     ·液压冲击的波动过程第112-113页
     ·液压冲击波的传播速度a第113-114页
     ·管道冲击波的分类第114-115页
     ·液压冲击波能量的振动利用第115-116页
   ·激波式串接液压激振系统第116-119页
     ·激振系统的构建第116页
     ·激波器的工作原理第116-117页
     ·激振液压缸的设计要求第117-118页
     ·系统的流体力学理论第118页
     ·激振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18-119页
   ·水锤激波器的拓展设计第119-126页
     ·单路水锤激波器第119-121页
     ·双梯形的单路水锤激波器第121-123页
     ·三角形的单路水锤激波器第123-124页
     ·多路水锤激波器第124-126页
   ·液压水锤波动激振系统的动态仿真第126-131页
     ·液压水锤波动激振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第126页
     ·键合图模型第126-127页
     ·数学模型(状态方程组)第127-129页
     ·仿真结果第129-131页
   ·液压水锤波动激振系统的实验研究第131-141页
     ·实验系统的搭建第131-133页
     ·激振频率及阀口开度第133页
     ·系统压力Δp 值的理论计算第133-13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35-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2-144页
   ·主要结论第142-143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第143页
   ·工作展望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电液伺服比例阀用电—机械转换器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下一篇: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新型设计方法及内部流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