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分子遗传学论文

乳链菌肽耐受性调控新基因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61页
 第一节 细菌素第15-18页
     ·细菌素的分类第15-16页
     ·羊毛硫抗生素第16-18页
 第二节 乳链菌肽Nisin的研究概况第18-53页
     ·Nisin的结构第18-22页
     ·Nisin的理化性质第22-23页
     ·Nisin的作用机制第23-28页
       ·Nisin的膜穿孔作用第23-27页
       ·Nisin的抑制细胞壁合成第27-28页
       ·Nisin诱导细胞壁自溶酶的释放第28页
       ·Nisin抑制芽孢生成第28页
     ·Nisin生物合成的基因簇第28-30页
     ·Nisin的生物合成及调控第30-36页
       ·NisB第30-31页
       ·NisC第31-33页
       ·NisT第33-34页
       ·NisP第34-36页
       ·NisRK第36页
     ·Nisin的免疫耐受性机制第36-40页
       ·产生菌的Nisin免疫性第36-38页
       ·非产生菌的Nisin耐受性第38-40页
     ·Nisin的定量检测第40-42页
       ·Nisin活性的定义第41-42页
       ·琼脂扩散法第42页
       ·荧光定量检测法第42页
     ·Nisin的工业应用第42-53页
       ·Nisin的抑菌范围第43-44页
       ·乳制品的应用第44-45页
       ·造纸及食品活性包装第45-46页
       ·食品洗液第46页
       ·农业饲料第46页
       ·免疫学应用第46-47页
       ·医学应用第47-48页
       ·非热处理复合抑菌作用第48-49页
       ·NICE表达系统第49-53页
 第三节 人工Mu转座技术第53-56页
     ·转座子的简介第53-54页
     ·人工Mu转座技术第54页
     ·转座技术的应用第54-56页
 第四节 乳酸乳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第56-59页
     ·乳酸乳球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第56-57页
     ·乳酸乳球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重点第57-59页
       ·热应激(Heat Shock)第57-58页
       ·冷应激(Cold Shock)第58页
       ·酸应激(Acid Shock)第58-59页
       ·盐应激(Salt Shock)第59页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59-61页
     ·研究意义第59-60页
     ·研究目的第60-6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61-81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61-64页
     ·菌株第61页
     ·质粒第61页
     ·主要试剂第61-64页
     ·仪器设备第64页
     ·分析软件第64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64-81页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64-65页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65-66页
     ·大肠杆菌的电转化第66-67页
     ·乳酸乳球菌的电转化第67页
     ·Mu转座第67-68页
     ·Mu转座突变株的检测第68页
     ·Nisin耐受性检测第68-69页
     ·Mu转座突变株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69-71页
     ·Southern blotting第71-74页
     ·乳酸乳球菌菌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检测第74-77页
     ·反转录PCR与实时定量PCR第77-78页
     ·Western blotting第78-79页
     ·乳酸乳球菌细胞壁多糖的检测第79页
     ·BIOLOG system第79-80页
     ·生化反应鉴定第80-81页
第三章 结果第81-101页
 第一节 L.lactis N8 Mu转座突变文库的建立第81-82页
 第二节 Nisin耐受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第82-85页
     ·突变株耐受性检测第82-83页
     ·突变基因的克隆第83-84页
     ·突变基因的遗传定位第84-85页
 第三节 irp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第85-101页
     ·irp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5-88页
       ·irpT基因的序列比对第85-86页
       ·IrpT蛋白的序列比对与结构预测第86-87页
       ·irpT基因所在基因簇分析第87-88页
     ·irpT基因插入失活对L.lactis N8的影响第88-97页
       ·基因组单点插入的确认第88-89页
       ·极性效应分析第89-90页
       ·遗传互补验证第90-92页
       ·irpT基因插入失活降低了Nisin产量第92-93页
       ·irpT基因插入失活不影响Nisin免疫蛋白表达第93-94页
       ·irpT基因插入失活改变部分蛋白质的表达量第94-96页
       ·irpT基因插入失活改变部分基因的转录水平第96-97页
     ·rmlD基因高表达提高乳酸乳球菌Nisin的耐受性第97-99页
       ·对突变株L31的影响第97-98页
       ·提高模式菌MG1363的耐受性第98-99页
     ·突变株L31的碳源反应研究第99-101页
第四章 讨论第101-104页
 第一节 乳酸乳球菌的基因组差异第101-102页
 第二节 nisB基因插入失活对Nisin免疫耐受的影响第102页
 第三节 irpT基因插入失活与Nisin耐受性的调控第102-104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附录第118-12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突摇蚊亚科五属系统学研究(双翅目:摇蚊科)
下一篇:围产期食物限制对大鼠神经行为发育及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