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煤的热解与转化论文

立式折流移动床中淖毛湖煤热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煤热解反应机理第14-16页
        1.2.2 煤热解影响因素第16-19页
        1.2.3 低阶煤热解技术研究进展第19页
        1.2.4 热解技术小结和发展趋势第19-20页
    1.3 课题创新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0-26页
        1.3.1 课题创新思路第20-21页
        1.3.2 课题研究内容第21-26页
第2章 冷态实验装置的建立与实验第26-32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冷态实验装置的建立及实验方法第26-29页
        2.2.1 冷态实验装置的建立第26-27页
        2.2.2 实验原料第27页
        2.2.3 实验方法第27-28页
        2.2.4 煤料在折流移动床中停留时间的研究方法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1页
        2.3.1 折流板夹角对煤料停留时间的影响第29页
        2.3.2 下料速率对煤料停留时间的影响第29-30页
        2.3.3 煤料粒度对停留时间的影响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折流床内淖毛湖热解特性研究第32-60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9页
        3.2.1 实验原煤第32-33页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3页
        3.2.3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33-37页
        3.2.4 产品分析和表征第37-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57页
        3.3.1 不同温度对热解结果的影响第39-46页
        3.3.2 不同停留时间下折流移动床中淖毛湖热解试验第46-51页
        3.3.3 分段控温下折流移动床中淖毛湖热解试验第51-57页
    3.4 折流床内提高淖毛湖煤焦油产率和品质方法总结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不同热解方式下淖毛湖煤热解特性对比第60-73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1页
        4.2.1 实验原料以及装置和方法第60-61页
        4.2.2 产物收集、分析与表征方法第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4页
        4.3.1 固定床煤料升温曲线第61-62页
        4.3.2 产物分布规律第62-63页
        4.3.3 热解焦油特性分析第63-64页
    4.4 固定床和折流移动床热解结果对比第64-69页
        4.4.1 不同反应器产物产率分布对比第64-66页
        4.4.2 不同反应器产生的焦油、气体对比第66-69页
    4.5 折流床热解原理分析第69-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5.1 结论第73-74页
    5.2 创新性第74页
    5.3 未来工作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醇制2,2,3-三甲基丁烷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不同酸面团对马铃薯馒头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复合发酵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