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1-16页 |
1.1 中考与课程标准 | 第11-12页 |
1.1.1 中考 | 第11页 |
1.1.2 课程标准 | 第11页 |
1.1.3 考试目标与课程目标关系分析 | 第11-12页 |
1.2 生物学中考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实验类试题解析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命题思路及建议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依据试题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4 复习建议及备考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2 研究基础 | 第16-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试题编制原则 | 第16页 |
2.1.2 教育测量学理论 | 第16-17页 |
2.2 试卷分析 | 第17-18页 |
2.3 考试内容及要求 | 第18-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3.1 文献研究法 | 第21页 |
3.2 文本分析法 | 第21页 |
3.3 统计分析法 | 第21页 |
3.4 分类比较法 | 第21页 |
3.5 综合分析法 | 第21-22页 |
4 包头市生物中考试题分析 | 第22-36页 |
4.1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 第22页 |
4.1.1 考试形式分析 | 第22页 |
4.1.2 试卷结构分析 | 第22页 |
4.2 整体分析 | 第22-29页 |
4.2.1 试题分值分析 | 第23-24页 |
4.2.2 试题考查内容与考试说明相关度分析 | 第24页 |
4.2.3 试题考查内容与课标相关度分析 | 第24-26页 |
4.2.4 试题图表题分析 | 第26-27页 |
4.2.5 试题难度分析 | 第27-28页 |
4.2.6 试题区分度分析 | 第28-29页 |
4.3 试题具体分析 | 第29-36页 |
4.3.1 “生态系统知识”试题分析 | 第29-30页 |
4.3.2 “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试题分析 | 第30页 |
4.3.3 “细胞知识”试题分析 | 第30-31页 |
4.3.4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分析 | 第31-32页 |
4.3.5 “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试题分析 | 第32-33页 |
4.3.6 “传染病和免疫”试题分析 | 第33-34页 |
4.3.7 “实验类知识”试题分析 | 第34-36页 |
5 结论 | 第36-38页 |
6 命题趋势分析 | 第38-39页 |
7 思考和建议 | 第39-42页 |
7.1 生物中考命题建议 | 第39页 |
7.1.1 增加考试题型,使试题形式多元化 | 第39页 |
7.1.2 提高考查知识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39页 |
7.1.3 优化试题质量,高效选拔人才 | 第39页 |
7.2 教学建议 | 第39-42页 |
7.2.1 教师应注重自我提高,提升教学质量 | 第39-40页 |
7.2.2 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 第40页 |
7.2.3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 第40页 |
7.2.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第40页 |
7.2.5 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 第40-41页 |
7.2.6 适当改变作业形式 | 第41页 |
7.2.7 重视审题和规范答题的训练 | 第41页 |
7.2.8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 第41-42页 |
8 局限性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