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设计论文

特大断面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与特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原位观测第11-12页
        1.2.2 试验研究第12-14页
        1.2.3 理论分析第14-15页
        1.2.4 数值模拟第15-17页
    1.3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7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概况第19-36页
    2.1 工程概况第19-21页
        2.1.1 隧道地质条件第19-20页
        2.1.2 简化后的隧道原型第20-21页
    2.2 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第21-25页
        2.2.1 相似关系第21-24页
        2.2.2 模型尺寸的确定第24-25页
    2.3 试验模型制作与加载工况第25-35页
        2.3.1 模型相似材料第25-27页
        2.3.2 边界条件与测点布置第27-31页
        2.3.3 隧道模型的浇筑过程第31-34页
        2.3.4 加载工况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第36-57页
    3.1 加速度动力响应分析第36-43页
        3.1.1 加速度时程曲线第36-40页
        3.1.2 高程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0-41页
        3.1.3 地震动幅值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1-42页
        3.1.4 地震动频率特征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2-43页
    3.2 接触压力的动力响应分析第43-48页
        3.2.1 接触压力的时程曲线第43-47页
        3.2.2 PEP震荡系数第47页
        3.2.3 地震动幅值对PEP震荡系数的影响第47-48页
    3.3 基本动力特性(白噪声激励)第48-50页
        3.3.1 卓越频率第48-49页
        3.3.2 地震动幅值的影响第49-50页
    3.4 频谱传递特性(地震波激励)第50-53页
        3.4.1 频响函数第50-52页
        3.4.2 地震动幅值的影响第52-53页
    3.5 衬砌裂缝形态第53-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基于FLAC3D平台的地震动力模型第57-69页
    4.1 FLAC3D~(5.0)动力分析的原理第57-61页
        4.1.1 动力荷载第57-58页
        4.1.2 边界条件第58-59页
        4.1.3 波的传播第59-60页
        4.1.4 力学阻尼第60-61页
    4.2 特大断面隧道数值模型的建立与参数选取第61-65页
        4.2.1 隧道模型的建立第61-62页
        4.2.2 参数选取第62页
        4.2.3 网格尺寸的划分第62-63页
        4.2.4 边界条件及阻尼的设定第63-64页
        4.2.5 测点布置第64-65页
    4.3 动力加载制度第65-68页
        4.3.1 地震动荷载的选取第65-66页
        4.3.2 地震荷载的校正第66-67页
        4.3.3 动力加载方案第67-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特大断面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第69-92页
    5.1 加速度的分析第69-80页
        5.1.1 加速度时程曲线第69-73页
        5.1.2 高程对动力响应的影响第73-74页
        5.1.3 地震动幅值对动力响应的影响第74-75页
        5.1.4 地震动频率特征对动力响应的影响第75-78页
        5.1.5 地震波激励下的频谱传递特性第78-80页
    5.2 接触压力的动态变化特征第80-85页
        5.2.1 接触压力的时程曲线第80-83页
        5.2.2 接触压力的震荡分析第83-84页
        5.2.3 地震动幅值对PEP震荡系数的影响第84-85页
    5.3 衬砌弯矩的动态变化特征第85-90页
        5.3.1 衬砌的弯矩时程曲线第85-89页
        5.3.2 地震动强度的影响第89-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结论第92-93页
    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致谢第98-99页
个人简历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OsVDAC5及其互作蛋白OsV5IPs的功能初探
下一篇:水稻逆境相关基因OXHS2的功能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