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农垦文化对村镇风貌的巨大影响 | 第9页 |
2.农垦村镇亟待产业转型和风貌整治 | 第9-10页 |
3.井冈山华润希望小镇规划建设的契机 | 第10页 |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研究对象 | 第10页 |
2.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五、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1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8页 |
1.1 对象:农垦文化背景下的村镇 | 第15-20页 |
1.1.1 农垦起源与发展 | 第15页 |
1.1.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7页 |
1.1.3 农垦村镇风貌特征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1.4 传统村镇风貌特征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2 视角:新农村建设实践研究 | 第20-25页 |
1.2.1 国外乡村建设实践概述 | 第20-21页 |
1.2.2 国内新农村建设实践 | 第21-24页 |
1.2.3 农垦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第24-25页 |
1.3 工具: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 第25-26页 |
1.3.1 工业遗产相关概念 | 第25页 |
1.3.2 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 第25-26页 |
1.3.3 农垦文化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启示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2章 井冈山农垦村镇背景调查研究 | 第28-39页 |
2.1 井冈山农垦发展概况与农垦村镇范围 | 第28-29页 |
2.1.1 井冈山农垦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2.1.2 场域内农垦村镇范围 | 第29页 |
2.2 地理环境 | 第29-30页 |
2.2.1 区域位置 | 第29-30页 |
2.2.2 地形地貌 | 第30页 |
2.2.3 气候水文 | 第30页 |
2.2.4 自然资源 | 第30页 |
2.3 社会背景 | 第30-34页 |
2.3.1 建制沿革 | 第30-31页 |
2.3.2 人口构成 | 第31页 |
2.3.3 产业经济 | 第31-32页 |
2.3.4 人文风俗 | 第32-34页 |
2.4 案例选取及调研概况 | 第34-38页 |
2.4.1 案例选取 | 第34-35页 |
2.4.2 调研概况 | 第35-36页 |
2.4.3 研究方法及类型划分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对立”——农垦村镇风貌特征形成与比较 | 第39-68页 |
3.1 农垦村镇风貌特征的解读 | 第39页 |
3.1.1 研究层次的划分 | 第39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3.2 “自然村落”组团风貌特征解析 | 第39-46页 |
3.2.1 组团格局特征解析 | 第40-42页 |
3.2.2 街巷布局特征解析 | 第42-44页 |
3.2.3 单体风貌特征解析 | 第44-46页 |
3.3 “农垦垦区”组团风貌特征解析 | 第46-58页 |
3.3.1 组团格局特征解析 | 第46-50页 |
3.3.2 街巷布局特征解析 | 第50-52页 |
3.3.3 单体风貌特征解析 | 第52-58页 |
3.4 农垦村镇风貌特征差异辨析 | 第58-66页 |
3.4.1 组团格局差异辨析 | 第58-61页 |
3.4.2 街巷布局差异辨析 | 第61-63页 |
3.4.3 单体风貌差异辨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统一”——农垦村镇风貌特征演变与发展 | 第68-86页 |
4.1 井冈山农垦历史溯源 | 第68-70页 |
4.1.1 农垦村镇风貌演变历程概述 | 第68-69页 |
4.1.2 研究视角 | 第69-70页 |
4.2 “自然村落”组团风貌特征演变解析 | 第70-74页 |
4.2.1 组团格局演变解析 | 第70-71页 |
4.2.2 街巷布局演变解析 | 第71-72页 |
4.2.3 单体风貌演变解析 | 第72-74页 |
4.3 “农垦垦区”组团风貌特征演变解析 | 第74-79页 |
4.3.1 组团格局演变解析 | 第74-76页 |
4.3.2 街道布局演变解析 | 第76-77页 |
4.3.3 单体风貌演变解析 | 第77-79页 |
4.4 农垦村镇风貌特征演变规律及动因剖析 | 第79-85页 |
4.4.1 经济水平制约外部形态的拓展——整体格局的统筹诉求 | 第79-81页 |
4.4.2 制度变迁引导内部形态的重组——农垦街区的复兴契机 | 第81-83页 |
4.4.3 文化革新阻断建筑形态的传承——农垦建筑的重塑需求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基于农垦文化特色传承的新农村建设策略及实践 | 第86-103页 |
5.1 农垦村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定位与特色风貌 | 第86-88页 |
5.1.1 农垦村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定位 | 第86-87页 |
5.1.2 农垦村镇新农村建设的特色风貌 | 第87-88页 |
5.2 整合村镇格局,统筹二元风貌 | 第88-90页 |
5.2.1 明确功能分区,延续二元风貌 | 第88-89页 |
5.2.2 完善交通网络,织补整体格局 | 第89页 |
5.2.3 标志性景观节点的重塑 | 第89-90页 |
5.3 复兴农垦垦区,打造特色产业 | 第90-96页 |
5.3.1 垦区格局改造 | 第91-92页 |
5.3.2 街巷空间整治 | 第92-94页 |
5.3.3 农垦厂房修缮 | 第94-96页 |
5.4 重塑农垦单体,恢复区域活力 | 第96-102页 |
5.4.1 粮仓历史溯源 | 第96-97页 |
5.4.2 单体建筑现状 | 第97-98页 |
5.4.3 改造理念及策略 | 第98-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结语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附录 | 第109-11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