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清凉饮料论文--功能饮料论文

小米发酵物菌种分离与在小米饮料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19页
    1.1 酸粥的概述第9-10页
    1.2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1.2.1 传统培养技术第10页
        1.2.2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10-11页
    1.3 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第11-14页
        1.3.1 乳酸菌的概述第11-12页
        1.3.2 乳酸菌的鉴定第12页
        1.3.3 酵母菌的概述第12-13页
        1.3.4 酵母菌的鉴定第13-14页
    1.4 谷物发酵食品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1 谷物发酵食品国内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4.2 谷物发酵食品国外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4.3 谷物发酵食品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1.5 顶空固相萃取的简介第15-17页
        1.5.1 顶空固相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5-16页
        1.5.2 顶空固相萃取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第16-17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17-19页
        1.6.1 研究目的、意义第17页
        1.6.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6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19-20页
        2.1.1 培养基第19页
        2.1.2 发酵菌种与原料第19页
        2.1.3 实验仪器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6页
        2.2.1 样品采集第20页
        2.2.2 传统酸粥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的研究第20-21页
        2.2.3 菌种的分离与鉴定第21页
        2.2.4 菌种的筛选第21-24页
        2.2.5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第24-25页
        2.2.6 小米发酵饮料挥发性物质的检测第25-2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6-49页
    3.1 传统酸粥中细菌菌群结构的研究结果第26-32页
        3.1.1 酸粥中细菌OTU聚类及物种注释概况第26-28页
        3.1.2 酸粥中细菌物种分布情况第28页
        3.1.3 酸粥中细菌复杂度分析第28-30页
        3.1.4 酸粥中细菌群落比较分析第30-32页
    3.2 传统酸粥中真菌菌群结构的研究结果第32-38页
        3.2.1 酸粥中真菌OTU聚类及物种注释概况第32-34页
        3.2.2 酸粥中真菌物种分布情况第34-35页
        3.2.3 酸粥中真菌复杂度分析第35-37页
        3.2.4 酸粥中真菌群落比较分析第37-38页
    3.3 菌种分离与鉴定的结果分析第38-39页
        3.3.1 乳酸菌分离与鉴定的结果第38页
        3.3.2 酵母菌分离与鉴定的结果第38-39页
    3.4 菌种筛选的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3.4.1 乳酸菌的初筛第39-40页
        3.4.2 酵母菌的初筛第40-41页
        3.4.3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复筛第41-42页
    3.5 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的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3.5.1 单因素试验结果第42-45页
        3.5.2 正交试验结果第45-47页
    3.6 小米饮料挥发性物质测定的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4 结论第49-51页
    4.1 全文总结第49页
    4.2 论文的创新点第49-50页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50-51页
5 展望第51-52页
6 参考文献第52-59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9-60页
8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折叠薄壁结构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下一篇:水下排气气泡动力学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