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7-1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1.2.1 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入组标准 | 第17页 |
1.2.2 慢性失眠组纳入标准 | 第17页 |
1.2.3 对照组纳入标准 | 第17-18页 |
1.2.4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基本信息及量表评估 | 第18页 |
1.3.2 脑电信号采集及分析 | 第18-19页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19页 |
2.结果 | 第19-30页 |
2.1 三组受试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构成等基线比较 | 第19-20页 |
2.2 三组受试者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比较 | 第20页 |
2.3 MOCA、stroop色词测试、听觉词语测试、连线测试评分结果比较 | 第20-22页 |
2.3.1 三组MOCA总体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比较 | 第20页 |
2.3.2 三组stroop色词测试结果比较 | 第20-21页 |
2.3.3 三组听觉词语测试结果比较 | 第21页 |
2.3.4 三组连线测试结果比较 | 第21-22页 |
2.4 脑电信号相干性结果比较 | 第22-27页 |
2.4.1 在安静及认知负载状态下组间脑电信号相干性比较 | 第22-24页 |
2.4.2 各组组内不同状态脑电相干值比较 | 第24-27页 |
2.5 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 PSQI与HAMA、HAMD、MOCA得分相关性,相干值与HAMA、HAMD得分相关性比较 | 第27-30页 |
3.讨论 | 第30-34页 |
3.1 慢性失眠对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慢性失眠及伴焦虑抑郁患者不同状态脑电相干性变化 | 第31-34页 |
结论 | 第3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1-42页 |
综述 原发性失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42-5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