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基于EcopathwithEcosim模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Ecopath模型的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 第16-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页 |
2.1.2 调查方法 | 第16-17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1.4 功能组划分 | 第18-19页 |
2.1.5 功能组参数来源 | 第19-20页 |
2.1.6 营养级概念与系统参数指标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2.2.1 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分布 | 第20-22页 |
2.2.2 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 | 第22-23页 |
2.2.3 功能组间的相互关系 | 第23-24页 |
2.2.4 生态系统总体特征 | 第24-25页 |
2.3 讨论 | 第25-29页 |
2.3.1 胶州湾生态系统模型质量评价与敏感性分析 | 第25-26页 |
2.3.2 胶州湾生态系统营养级结构和能量转化效率 | 第26-27页 |
2.3.3 胶州湾生态系统发育特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Ecopath模型的胶州湾生态系统比较研究 | 第29-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3.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3.1.3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3.2 结果 | 第30-35页 |
3.2.1 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能流分布比较 | 第30-32页 |
3.2.2 胶州湾各营养级能量转化效率比较 | 第32页 |
3.2.3 胶州湾生态系统系统关键种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3.2.4 胶州湾生态系统总特征比较 | 第34-35页 |
3.3 讨论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大亚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比较研究 | 第38-4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4.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8-39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4.1.3 功能组划分 | 第39-40页 |
4.1.4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2 结果 | 第41-45页 |
4.2.1 大亚湾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比较 | 第41-43页 |
4.2.2 大亚湾生态系统营养级转化效率比较 | 第43-44页 |
4.2.3 大亚湾生态系统总特征比较 | 第44-45页 |
4.3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