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坡耕地磷素流失阻控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源头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1.2.2 过程阻控技术 | 第13-14页 |
1.2.3 末端治理技术 | 第14-15页 |
1.3 植物篱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历程与现状 | 第15-17页 |
1.3.2 植物品种与模式 | 第17页 |
1.3.3 效益分析与评价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试验区域概况 | 第21-23页 |
2.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1-23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页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3-27页 |
2.2.1 坡度设计 | 第23-24页 |
2.2.2 植物篱设计 | 第24-25页 |
2.2.3 雨强设计 | 第25-27页 |
2.2.4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7页 |
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7-29页 |
2.3.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27页 |
2.3.2 径流及泥沙样品的采集 | 第27-28页 |
2.3.3 样品的测定 | 第28-29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第3章 植物篱模式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效应 | 第30-44页 |
3.1 植物篱模式控制地表径流流失效应 | 第30-35页 |
3.1.1 不同雨强下控制地表径流效应 | 第30-32页 |
3.1.2 不同坡度下控制地表径流效应 | 第32-33页 |
3.1.3 不同植物篱系统对地表径流流失的阻控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3.2 植物篱模式控制泥沙流失效应 | 第35-40页 |
3.2.1 不同雨强下控制泥沙流失效应 | 第35-36页 |
3.2.2 不同坡度下控制泥沙流失效应 | 第36-38页 |
3.2.3 不同植物篱系统对泥沙流失的阻控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3.3 不同措施下地表产流产沙输出负荷特征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植物篱模式控制坡耕地磷素流失效应 | 第44-59页 |
4.1 植物篱控制径流中磷素流失效应 | 第44-51页 |
4.1.1 不同雨强下植物篱对径流中磷素流失的阻控效果 | 第44-46页 |
4.1.2 不同坡度下植物篱对径流中磷素流失的阻控效果 | 第46-49页 |
4.1.3 不同植物篱系统对径流中磷素流失总量的控制效果 | 第49-51页 |
4.2 植物篱控制泥沙中磷素流失效应 | 第51-56页 |
4.2.1 不同雨强下植物篱对泥沙中磷素流失的阻控效果 | 第51-53页 |
4.2.2 不同坡度下植物篱对泥沙中磷素流失的阻控效果 | 第53-54页 |
4.2.3 不同植物篱系统对泥沙中磷素流失总量的控制效果 | 第54-56页 |
4.3 不同措施条件下坡耕地磷素输出负荷特征 | 第56-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植物篱控制坡耕地水土及磷素流失机制分析 | 第59-71页 |
5.1 植物篱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59-64页 |
5.1.1 植物篱系统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60-61页 |
5.1.2 植物篱系统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 | 第61-63页 |
5.1.3 植物篱系统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 植物篱系统对土壤磷素蓄积效应分析 | 第64-67页 |
5.2.1 植物篱系统对土壤磷素赋存形态的影响 | 第65-66页 |
5.2.2 植物篱系统对泥沙中磷素流失形态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植物篱土壤物理性质与磷素赋存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70页 |
5.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4页 |
6.1 结论 | 第71-73页 |
6.2 建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