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桥短线预制阶段施工线形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短线预制拼装桥梁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1.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1.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 节段箱梁预制方法简介 | 第12-14页 |
1.2.1 长线预制法 | 第12-13页 |
1.2.2 短线预制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4-16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3.2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 | 第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2 意义及价值 | 第1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预制阶段施工工艺研究 | 第18-29页 |
2.1 某长江公路大桥南岸滩桥1标工程概况 | 第18-20页 |
2.1.1 工程简介 | 第18-19页 |
2.1.2 设计要点 | 第19-20页 |
2.1.3 结构计算参数 | 第20页 |
2.2 预制阶段施工工艺 | 第20-28页 |
2.2.1 节段梁钢筋施工 | 第20-23页 |
2.2.2 节段梁混凝土施工 | 第23-26页 |
2.2.3 节段梁的吊运与存放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节段梁预制阶段线形控制研究 | 第29-56页 |
3.1 桥梁施工控制概述 | 第29-34页 |
3.1.1 预制阶段线形控制流程 | 第30页 |
3.1.2 箱梁节段分割原则 | 第30-32页 |
3.1.3 曲线桥梁的线形 | 第32-34页 |
3.1.3.1 线形构造方法 | 第32-33页 |
3.1.3.2 线形确定方法 | 第33-34页 |
3.2 预制阶段线形精度控制 | 第34-39页 |
3.2.1 模板系统精度控制 | 第34-37页 |
3.2.2 匹配梁段定位精度控制 | 第37-38页 |
3.2.3 测量精度控制 | 第38-39页 |
3.3 匹配梁段控制点的坐标值计算 | 第39-51页 |
3.3.1 关键参数计算 | 第40-47页 |
3.3.1.1 梁段中轴线长度 | 第41-42页 |
3.3.1.2 平面和竖向偏转角 | 第42-47页 |
3.3.2 控制点坐标计算 | 第47-49页 |
3.3.3 坐标转换 | 第49-51页 |
3.4 匹配梁定位误差分析和调整方法 | 第51-55页 |
3.4.1 梁长误差修正 | 第51-52页 |
3.4.2 偏角误差修正 | 第52-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预制阶段线形控制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第56-73页 |
4.1 预制线形控制内容 | 第56-59页 |
4.1.1 几何对象的描述 | 第57-58页 |
4.1.2 理论线形的计算 | 第58-59页 |
4.2 系统框架 | 第59-62页 |
4.2.1 菜单栏功能的定义 | 第60-61页 |
4.2.2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4.2.3 误差优化的实现 | 第62页 |
4.3 系统基本功能 | 第62-64页 |
4.3.1 对象数据的导出 | 第62-63页 |
4.3.2 预测预制误差 | 第63-64页 |
4.4 预制阶段线形结果计算 | 第64-71页 |
4.4.1 匹配节段控制点坐标计算 | 第64-67页 |
4.4.2 预制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对比 | 第67-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 第79-80页 |
附录B | 第80-83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3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