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结构变迁与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研究

内容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3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7-22页
        一、研究背景第17-19页
        二、选题意义第19-22页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与阐释第22-25页
        一、农业保险第22-23页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第23-24页
        三、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第24-2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25-28页
        一、研究思路第25页
        二、结构安排第25-27页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四节 研究创新和不足第28-31页
        一、可能的创新点第28-29页
        二、研究不足第29-3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1-43页
    第一节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农业保险分析第31-36页
        一、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第31-33页
        二、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供需因素分析第33-36页
    第二节 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农业保险制度第36-39页
        一、补贴的政策目标和价值取向第36页
        二、关于补贴的方式第36-37页
        三、财政补贴的着力点第37-38页
        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第38-39页
    第三节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第39-41页
        一、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第39-40页
        二、国家利益“内生化”第40页
        三、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第40-41页
    第四节 文献评述第41-43页
第三章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理论基础第43-57页
    第一节 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农业保险制度第43-47页
        一、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第43-45页
        二、农业风险分配机制与政府干预第45-46页
        三、政府干预机制发挥第46-47页
    第二节 作为财政补贴政策的农业保险制度第47-53页
        一、农业财政补贴第47-49页
        二、农业保险补贴专项转移支付第49-53页
    第三节 作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农业保险制度第53-57页
        一、农业保险制度供给第53-54页
        二、市场增进理论第54-55页
        三、资源依赖理论第55-57页
第四章 农业保险政府行为分析框架第57-79页
    第一节 农业保险结构变迁特征第57-67页
        一、农户:农户需求分化、技术性试点和局部变革第57-59页
        二、保险公司:稳定预期、市场发育和瓶颈制约第59-60页
        三、政府:隐性总量约束、地方发展趋同和激励不足第60-64页
        四、农业保险发展突出矛盾第64-66页
        五、现状小结第66-67页
    第二节 关于农业保险公共品属性的争论第67-69页
        一、基础性农业保险的类社会保障属性第68页
        二、基础性农业保险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第68-69页
    第三节 政府干预农业保险角色定位――分析框架的重构第69-76页
        一、微观层面:承担风险分配责任的职责第69-72页
        二、市场层面:培育市场和市场增进的职责第72-73页
        三、宏观层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职责第73-76页
        四、政府的角色定位重构第76页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五章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激励效应第79-99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79-80页
    第二节 财政体制和专项转移支付激励效应第80-83页
        一、对地方政府激励分析――基于一般理论第80-82页
        二、农业保险领域的财政体制激励第82-83页
    第三节 农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激励传导机制第83-88页
        一、财政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发展的作用路径第83-84页
        二、财政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发展的作用机理第84-88页
    第四节 财政体制与政策传导的实证分析第88-97页
        一、指标选择和模型设定第90-91页
        二、数据说明和统计描述第91-92页
        三、回归估计结果第92-96页
        四、相关结果分析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农业保险制度国际经验与借鉴启示第99-111页
    第一节 主要国家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第99-106页
        一、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第99-102页
        二、法国农业保险制度第102-103页
        三、日本农业保险制度第103-105页
        四、印度农业保险制度第105-106页
    第二节 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第106-109页
        一、以中央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第106页
        二、农业保险支出责任以中央政府为主第106-107页
        三、农业保险制度供给主体与实施主体分置第107页
        四、提升财政补贴政策的目标层级和支持力度第107-108页
        五、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分层管理第108页
        六、增强农业再保险体系的基础性、政策性、调控性第108-109页
        七、解决农业保险技术难题坚持效率为导向第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七章 农业保险事权划分第111-129页
    第一节 事权与事权划分原则第111-115页
        一、事权与共同事权第111-112页
        二、事权划分的原则第112-113页
        三、事权划分的技术性流程第113-115页
    第二节 农业保险事权的划分构想第115-120页
        一、农业保险事权划分现状第115-116页
        二、我国农业保险事权划分方案设想第116-120页
    第三节 巨灾保障事权设立的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第120-125页
        一、制度优势:包容式增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20-122页
        二、技术优势:公平的支点、效率的起点第122-125页
    第四节 农业保险事权实施的形式第125-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八章 地方政府农业保险事权的激励约束机制第129-151页
    第一节 目前地方政府激励现状分析第129-135页
        一、地方农业保险险种发展情况第129-133页
        二、地方政府激励现状相关分析第133-135页
    第二节 农业保险政府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第135-145页
        一、农业保险政府委托代理模型及假设第135-136页
        二、农业保险委托代理关系六类情形分析第136-144页
        三、地方政府激励原则第144-145页
    第三节 分类拨款和“以奖代补”的激励有效性第145-149页
        一、分类拨款的激励有效性及应用第145-147页
        二、“以奖代补”的激励有效性及应用第147-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1页
第九章 农业保险主体行为和运行体制第151-167页
    第一节 农业保险制度供给的主体行为第151-158页
        一、中央政府:主导作用第151-155页
        二、地方政府:创新扩散主角第155-156页
        三、保险公司:制度行动者第156-157页
        四、农户:忽视的主体第157-158页
    第二节 农业保险“项目制”运作体制第158-163页
        一、专项资金与项目制第159页
        二、农业保险“项目制”运行第159-163页
    第三节 农业保险政策扩散第163-165页
    本章小结第165-167页
第十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第167-171页
    一、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167-170页
    二、研究展望第170-171页
附录第171-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82-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期理论在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中的适用性研究
下一篇:银行体系金融资源错配及其影响研究--基于配置效率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