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基于分时电价的居民用户智能用电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需求响应的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需求响应的定义与分类第13-16页
            1.2.1.1 按调控信号分类第14-16页
            1.2.1.2 按行为调整方式分类第16页
            1.2.1.3 按响应的自动化程度分类第16页
        1.2.2 需求响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2.1 需求响应的国际经验探究第17-18页
            1.2.2.2 我国需求响应的发展现状第18-20页
            1.2.2.3 需求响应的理论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家庭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1 家庭能量管理技术概述第21-23页
        1.3.2 家庭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23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2. 居民用户智能用电特性分析与建模第25-35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用户智能用电负荷特性分析第25-27页
    2.3 居民用户智能用电设备分类建模第27-33页
        2.3.1 刚性负荷第28-29页
        2.3.2 柔性负荷第29-33页
            2.3.2.1 储能设备第29-30页
            2.3.2.2 电动汽车第30-32页
            2.3.2.3 温控设备第32-33页
    2.4 基于需求响应的负荷调控方式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基于负荷响应特性的分时电价决策机制第35-54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负荷响应特性研究第35-41页
        3.2.1 电量电价弹性矩阵第36-38页
            3.2.1.1 电价政策对矩阵结构的影响分析第37-38页
            3.2.1.2 负荷类型对矩阵结构的影响分析第38页
        3.2.2 改进的电量电价弹性矩阵模型第38-41页
            3.2.2.1 弹性影响权因子第39-40页
            3.2.2.2 负荷响应程度模型第40-41页
    3.3 尖峰/凹谷分时电价优化决策模型第41-46页
        3.3.1 基于模糊理论的峰谷时段划分方法第42-43页
        3.3.2 分时电价优化决策模型第43-46页
            3.3.2.1 目标函数第43-44页
            3.3.2.2 约束条件第44-45页
            3.3.2.3 模型求解方法及流程第45-46页
    3.4 算例分析第46-52页
        3.4.1 数据初始化第46-48页
        3.4.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8-50页
        3.4.3 负荷响应特性对分时电价决策的影响分析第50-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4. 居民用户智能用电优化控制策略第54-66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居民用户家庭能量管理模型第54-56页
    4.3 居民用户智能用电优化控制策略第56-61页
        4.3.1 分时电价下的智能用电优化模型第57-58页
            4.3.1.1 用户满意度模型第57页
            4.3.1.2 计及用户满意度的最优控制模型第57-58页
        4.3.2 激励机制下控制策略的优化调整第58页
        4.3.3 模型求解方法及流程第58-61页
    4.4 算例仿真与分析第61-64页
        4.4.1 数据初始化第61-62页
        4.4.2 分时电价下的优化结果与分析第62-63页
        4.4.3 激励机制下的优化结果与分析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6-69页
    5.1 本文总结第66-67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RGs组合方式对广西乳腺癌患者住院总费用的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流动换热特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