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室内环境监测技术 | 第9-10页 |
1.2.2 数据融合技术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3-25页 |
2.1 物联网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2.1.1 物联网概述 | 第13页 |
2.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 第13-15页 |
2.2 ZigBee技术 | 第15-18页 |
2.2.1 ZigBee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2.2.2 ZigBee网络拓扑 | 第16-17页 |
2.2.3 ZigBee协议架构 | 第17-18页 |
2.3 数据融合技术 | 第18-23页 |
2.3.1 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2.3.2 数据融合的结构与级别 | 第19-22页 |
2.3.3 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5-35页 |
3.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5-27页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7-31页 |
3.2.1 无线节点主芯片选型 | 第27-28页 |
3.2.2 传感器选型 | 第28-30页 |
3.2.3 物联网网关设计 | 第30-31页 |
3.3 物联网云平台设计 | 第31-34页 |
3.3.1 云平台架构与资源管理 | 第31-33页 |
3.3.2 云平台通信协议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数据融合算法 | 第35-50页 |
4.1 系统数据融合结构 | 第35-36页 |
4.2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一级数据融合 | 第36-40页 |
4.2.1 模糊集合 | 第36-37页 |
4.2.2 模糊贴近度 | 第37-38页 |
4.2.3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加权融合模型 | 第38-39页 |
4.2.4 数据一级融合算法设计 | 第39-40页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二级数据融合 | 第40-49页 |
4.3.1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0-41页 |
4.3.2 数据二级融合算法设计 | 第41-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63页 |
5.1 环境特征参数采集模块 | 第50-55页 |
5.1.1 开发环境 | 第50-51页 |
5.1.2 节点软件开发 | 第51-54页 |
5.1.3 数据帧格式 | 第54-55页 |
5.2 数据解析上传模块 | 第55-57页 |
5.2.1 串口数据解析 | 第55-56页 |
5.2.2 数据上传 | 第56-57页 |
5.3 数据存储处理模块 | 第57-62页 |
5.3.1 云平台应用设计 | 第57-58页 |
5.3.2 用户端设计 | 第58-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实验分析与系统测试 | 第63-72页 |
6.1 实验分析 | 第63-67页 |
6.2 系统测试 | 第67-71页 |
6.2.1 节点通信测试 | 第67-68页 |
6.2.2 网关通信测试 | 第68-69页 |
6.2.3 软件运行测试 | 第69-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总结 | 第72-73页 |
7.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