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1-25页 |
1.1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和分布 | 第11页 |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14页 |
1.2.1 植物因盐胁迫所受到的胁迫危害 | 第11-12页 |
1.2.2 植物盐胁迫下生理的变化 | 第12-13页 |
1.2.3 植物盐胁迫下生化的变化 | 第13-14页 |
1.3 草坪草抗逆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1.3.1 草坪草的抗逆性评价和筛选 | 第15-16页 |
1.3.2 草坪草的逆境应答和抵抗机制 | 第16-18页 |
1.3.3 草坪草抗逆遗传与育种 | 第18-19页 |
1.3.4 外源施加物质提高草坪草抗逆性 | 第19-21页 |
1.3.5 组学方法研究草坪草抗逆性 | 第21-23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白颖苔草盐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变化 | 第25-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1.3 药品及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1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 第26页 |
2.2.2 草坪质量的评定 | 第26-27页 |
2.2.3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2.4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27页 |
2.2.5 光化学效率的测定 | 第27页 |
2.2.6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2.7 生化代谢物质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8 离子(钙、钾、钠)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2.9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1页 |
2.3.1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情况 | 第28-32页 |
2.3.2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2.3.3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第33-34页 |
2.3.4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第34-35页 |
2.3.5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2.3.6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活性氧的变化 | 第36-37页 |
2.3.7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非酶类氧化剂的变化 | 第37-38页 |
2.3.8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的变化 | 第38-39页 |
2.3.9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几种代谢物质的变化 | 第39-40页 |
2.3.10 白颖苔草在盐胁迫下离子(钙、钾、钠)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白颖苔草盐应答转录组的测序 | 第43-6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1.3 药品及试剂 | 第43-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3.2.1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 第44页 |
3.2.2 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44-45页 |
3.2.3 转录组测序 | 第45-46页 |
3.2.3.1 文库构建 | 第45页 |
3.2.3.2 上机测序 | 第45页 |
3.2.3.3 数据前期处理和 novo组装 | 第45页 |
3.2.3.4 基因功能注释及代谢通路分析 | 第45-46页 |
3.2.3.5 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 | 第46页 |
3.2.4 Real-time qPCR( RT-qPCR)的验证分析 | 第46-48页 |
3.2.4.1 RNA的提取和浓度、质量检测 | 第46-47页 |
3.2.4.2 cDNA的合成 | 第47页 |
3.2.4.3 RT-qPCR引物设计 | 第47页 |
3.2.4.4 RT-qPCR实验 | 第47-4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8-60页 |
3.3.1 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3.3.2 转录组测序原始数据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3.3.3 转录组de novo组装 | 第50-51页 |
3.3.4 Unigene的功能注释 | 第51-52页 |
3.3.5 UniGene的功能分类 | 第52-55页 |
3.3.6 差异基因(DEGs)的表达评估 | 第55-56页 |
3.3.7 DEGs的GO分类 | 第56-57页 |
3.3.8 DEGs的KEGG分类 | 第57-60页 |
3.3.9 DEGs表达水平的验证(RT-qPCR) | 第60页 |
3.4 小结 | 第60-63页 |
第四章 白颖苔草盐应答蛋白的鉴定分析 | 第63-8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63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4.1.3 药品及试剂 | 第63-6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4.2.1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 第64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64页 |
4.2.3 酶解和肽段定量 | 第64-65页 |
4.2.4 肽段标记 | 第65页 |
4.2.5 SCX分级 | 第65页 |
4.2.6 质谱分析 | 第65页 |
4.2.7 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4.2.8 差异蛋白(DEPs)的筛选、功能注释和分类 | 第66页 |
4.2.9 转录水平验证分析(RT-qPCR) | 第66-67页 |
4.2.9.1 RNA的提取和浓度、质量检测 | 第66页 |
4.2.9.2 cDNA的合成 | 第66-67页 |
4.2.9.3 RT-qPCR引物设计 | 第67页 |
4.2.9.4 RT-qPCR实验 | 第67页 |
4.2.10 蛋白水平验证分析(PRM) | 第6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7-81页 |
4.3.1 蛋白提取检测结果 | 第67-69页 |
4.3.2 蛋白质鉴定数据总览 | 第69-70页 |
4.3.3 差异蛋白(DEPs)的表达评估 | 第70-72页 |
4.3.4 DEPs的GO分类 | 第72-73页 |
4.3.5 DEPs的KEGG分类 | 第73页 |
4.3.6 DEPs的主要功能分类分析 | 第73-79页 |
4.3.7 DEPs的转录水平验证(RT-qPCR) | 第79-81页 |
4.3.8 DEPs的蛋白表达水平验证(PRM方法) | 第81页 |
4.4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候选蛋白的转录水平表达模式分析 | 第83-91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83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83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83页 |
5.1.3 药品及试剂 | 第8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5.2.1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 第83-84页 |
5.2.2 RNA的提取和浓度、质量检测 | 第84页 |
5.2.3 cDNA的合成 | 第84页 |
5.2.4 RT-qPCR引物设计 | 第84页 |
5.2.5 RT-qPCR实验 | 第8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84-89页 |
5.3.1 抗氧化剂相关蛋白转录表达模式分析 | 第84-85页 |
5.3.2 Ca~(2+)信号相关蛋白转录表达模式分析 | 第85-86页 |
5.3.3 植物激素应答信号相关蛋白转录表达模式分析 | 第86-87页 |
5.3.4 苯丙素代谢相关蛋白转录表达模式分析 | 第87-89页 |
5.4 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全文讨论 | 第91-101页 |
6.1 黄骅白颖苔草为耐盐表型 | 第91页 |
6.2 各途径中DEPs在叶和根中于盐胁迫下的作用 | 第91-97页 |
6.2.1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相关的DEPs | 第91-92页 |
6.2.2 光合作用和电子传递链相关的DEPs | 第92-93页 |
6.2.3 信号感应和转导相关的DEPs | 第93-94页 |
6.2.4 蛋白合成相关的DEPs | 第94-95页 |
6.2.5 次级代谢相关的DEPs | 第95-96页 |
6.2.6 逆境抵抗和其他逆境应答相关的DEPs | 第96-97页 |
6.3 候选蛋白转录水平表达模式分析揭示耐盐机理 | 第97-101页 |
6.3.1 抗氧化相关蛋白 | 第97页 |
6.3.2 Ca~(2+)信号相关蛋白 | 第97-98页 |
6.3.3 植物激素应答信号相关蛋白 | 第98页 |
6.3.4 苯丙素代谢相关蛋白 | 第98-101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1-10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1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7.3 工作展望 | 第102-103页 |
附件 | 第103-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