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46页 |
1.1 ICME和磁云简介 | 第18-21页 |
1.2 磁云边界层简介 | 第21-25页 |
1.2.1 磁云边界层的界定 | 第22-23页 |
1.2.2 磁云边界层中的磁场和等离子体特性 | 第23-25页 |
1.3 磁场重联简介 | 第25-34页 |
1.3.1 经典的磁场重联理论 | 第26-29页 |
1.3.2 无碰撞磁场重联 | 第29-31页 |
1.3.3 湍动等离子体中的磁场重联 | 第31-34页 |
1.4 太阳风中的磁场重联 | 第34-38页 |
1.4.1 行星际磁场重联排空区 | 第34-36页 |
1.4.2 行星际磁场重联的特点 | 第36-37页 |
1.4.3 磁云边界层中的磁重联 | 第37-38页 |
1.5 太阳风中的湍流与局地加热 | 第38-45页 |
1.5.1 太阳风中的间断面与湍流间歇结构 | 第40-43页 |
1.5.2 太阳风中的间歇加热 | 第43-44页 |
1.5.3 磁云边界层中的间断与加热 | 第44-45页 |
1.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2章 磁云边界层中的Petschek型磁场重联慢激波对 | 第46-62页 |
2.1 引言 | 第46-47页 |
2.2 行星际慢激波的观测与证认 | 第47-52页 |
2.2.1 MHD激波与R-H关系 | 第47-48页 |
2.2.2 慢激波的证认方法 | 第48-50页 |
2.2.3 太阳风中的慢激波观测 | 第50-52页 |
2.3 磁云边界层中的Petschek型重联排空区事件 | 第52-55页 |
2.3.1 WIND飞船于1998年6月2日观测到的磁云及其前边界层 | 第52-53页 |
2.3.2 磁云边界层中的重联喷流 | 第53-55页 |
2.4 Petschek型重联排空区边界附近的慢激波证认 | 第55-59页 |
2.5 讨论 | 第59-61页 |
2.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湍动磁云边界层中的多个行星际磁重联排空区 | 第62-70页 |
3.1 引言 | 第62页 |
3.2 观测与分析 | 第62-68页 |
3.2.1 WIND飞船于1995年10月18日观测到的一个典型磁云及其边界层中的喷流 | 第62-63页 |
3.2.2 磁场重联排空区的认证 | 第63-67页 |
3.2.3 磁云边界层中的磁场功率谱分析 | 第67-68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68-70页 |
第4章 磁云边界层中的间歇结构与局地加热 | 第70-84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事件列表和数据 | 第70-76页 |
4.3 磁云边界层中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性质 | 第76-79页 |
4.4 磁云边界层中的间歇结构与局地加热 | 第79-82页 |
4.4.1 磁云边界层中的间歇结构分布 | 第79-80页 |
4.4.2 磁云边界层中的间歇结构加热 | 第80-82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82-84页 |
第5章 磁云鞘区中的湍流间歇加热 | 第84-90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数据、事件列表和方法 | 第84-85页 |
5.3 结果 | 第85-87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87-90页 |
第6章 三维磁场重联的理论研究(简介) | 第90-104页 |
6.1 引言 | 第90页 |
6.2 基本概念 | 第90-93页 |
6.2.1 广义磁重联 | 第90-91页 |
6.2.2 磁场拓扑守恒 | 第91-92页 |
6.2.3 广义磁重联发生条件 | 第92页 |
6.2.4 三维磁场重联分类 | 第92-93页 |
6.3 三维无零点磁场重联 | 第93-97页 |
6.3.1 三维无零点磁场重联的性质 | 第93-94页 |
6.3.2 三维无零点磁场重联的运动学模型 | 第94-97页 |
6.4 三维磁零点磁场重联 | 第97-102页 |
6.4.1 磁零点的特征 | 第97-99页 |
6.4.2 三维单零点磁场重联的特点 | 第99-100页 |
6.4.3 分界线重联 | 第100-102页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102-10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7.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104-105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