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半导体物理学论文--半导体理论论文--半导体量子理论论文

CdZnTe带边电子结构与InGaAs(N,Bi)/GaAs界面特性的光致发光谱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近红外光与近红外半导体材料第11-13页
    1.2 碲锌镉单晶第13-15页
    1.3 InGaAsN/GaAs量子阱第15-16页
    1.4 InGaAsBi/GaAs量子阱第16-18页
    1.5 光致发光基本概念第18-19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制备与表征第21-37页
    2.1 CdZnTe与InGaAs/GaAs量子阱的制备第21-25页
        2.1.1 CdZnTe晶体的生长、退火与晶格缺陷第21-23页
        2.1.2 InGaAs/GaAs量子阱生长与N、Bi掺入第23-25页
    2.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致发光光谱第25-32页
        2.2.1 干涉仪与傅立叶变换第25-27页
        2.2.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致发光光谱方法第27-30页
        2.2.3 光致发光光谱线型分析第30-32页
    2.3 变条件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32-36页
        2.3.1 变温光致发光光谱第32页
        2.3.2 变激发功率光致发光光谱第32-33页
        2.3.3 变磁场光致发光光谱第33-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CdZnTe带边电子结构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第37-58页
    3.1 CdZnTe样品筛选与Zn含量估算第37-42页
        3.1.1 CdZnTe晶片表面形貌第37-40页
        3.1.2 浅杂质特征与禁带宽度分析第40-42页
    3.2 带边浅杂质特征的变条件光谱分析第42-51页
        3.2.1 PL光谱研究带边浅杂质能级温度演化第42-45页
        3.2.2 带边发光特征激发相关与类型判定第45-47页
        3.2.3 CdZnTe磁光PL光谱分析第47-51页
    3.3 CdZnTe近表面二维分辨PL光谱第51-54页
        3.3.1 平面内Zn含量与浅杂质能级分析第51-53页
        3.3.2 平面内应力与浅杂质分布第53-54页
    3.4 CdZnTe带边浅杂质特征与表面应力假设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CdZnTe晶体深能级发光与近表面退火改性第58-72页
    4.1 CdZnTe浅杂质能级的生长/退火关联第58-63页
        4.1.1 深能级复合过程及其与浅杂质关联第59-61页
        4.1.2 深能级SA发光模型第61-63页
    4.2 CdZnTe深能级结构与位错、沉淀物发光第63-68页
        4.2.1 浅杂质的退火演化与深能级光谱结构第64-65页
        4.2.2 表面腐蚀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65-66页
        4.2.3 表面腐蚀对光谱影响第66-67页
        4.2.4 深能级演化与退火改性第67-68页
    4.3 CdZnTe能带结构以及退火工艺对材料表面的影响第68-71页
        4.3.1 CdZnTe能带结构模型第69-70页
        4.3.2 CdZnTe表面退火机制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稀氮InGaAs量子阱界面退火效应第72-87页
    5.1 InGaAsN/GaAs量子阱光谱初步检测第72-74页
        5.1.1 InGaAsN/GaAs量子阱样品第72-73页
        5.1.2 低温光谱与发光特征判定第73-74页
    5.2 变条件PL光谱分析量子阱界面特性第74-85页
        5.2.1 变激发功率PL光谱的带尾演化第74-77页
        5.2.2 磁光-PL光谱的激子发光第77-80页
        5.2.3 变温PL光谱第80-84页
        5.2.4 氮与退火对量子阱界面特性的影响第84-85页
    5.3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稀铋InGaAs量子阱界面特性第87-99页
    6.1 InGaAsBi/GaAs量子阱的PL光谱第87-90页
    6.2 变温、变激发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第90-98页
        6.2.1 变激发功率PL光谱的带尾演化第90-92页
        6.2.2 变温PL光谱的S型移动第92-95页
        6.2.3 弱激发变温PL光谱分析界面局域态第95-97页
        6.2.4 变磁场PL光谱分析带尾结构第97-98页
    6.3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99-101页
    总结第99-100页
    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博士阶段工作内容与相关成果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矛线亚目线虫的种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
下一篇:空间大口径望远镜光机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