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1页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第14-17页
        1.1.1 概述第14页
        1.1.2 我国vvIBDV的流行趋势第14-15页
        1.1.3 IBDV的基因组和编码蛋白第15-16页
        1.1.4 我国IBD防控情况第16-17页
    1.2 马立克氏病第17-19页
        1.2.1 概述第17页
        1.2.2 MDV的毒力进化及流行情况第17-18页
        1.2.3 MDV的基因组结构第18-19页
        1.2.4 我国MD防控情况第19页
    1.3 重组MDV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我国vvIB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抗原性和致病性分析第21-2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1-23页
        2.1.1 病毒及细胞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第21-22页
        2.1.3 IBDV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分析第22页
        2.1.4 IBDV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第22页
        2.1.5 IBDV分离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测定第22-23页
        2.1.6 IBDV分离株的致病性分析第23页
    2.2 结果第23-26页
        2.2.1 我国vvIBDV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分析第23-24页
        2.2.2 我国vvIBDV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第24页
        2.2.3 我国vvIBDV分离株的致病性分析第24-26页
    2.3 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MDV多片段Fosmid粘粒拯救系统的建立第28-35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8-30页
        3.1.1 病毒及细胞第28页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8页
        3.1.3 MDV培养及病毒基因组的提取第28-29页
        3.1.4 MDV基因组DNA的末端修饰第29页
        3.1.5 连接和包装第29页
        3.1.6 重组粘粒的鉴定和测序第29页
        3.1.7 亲本疫苗株病毒的拯救第29-30页
        3.1.8 拯救病毒的鉴定第30页
        3.1.9 拯救毒rMDV和原MDV疫苗株病毒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0页
    3.2 结果第30-33页
        3.2.1 MDV病毒基因组Fosmid文库的构建第30-31页
        3.2.2 用于病毒拯救的重组粘粒的选择第31页
        3.2.3 拯救毒rMDV的鉴定第31-32页
        3.2.4 拯救毒rMDV与原MDV疫苗株病毒生长曲线的比较第32-33页
    3.3 讨论第33-35页
第四章 MDV基因组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筛选第35-44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35-38页
        4.1.1 病毒及细胞第35页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5页
        4.1.3 带有Kan-ccdB抗性基因表达框架的重组突变粘粒的构建第35-36页
        4.1.4 pENTR1-eGFP的构建第36-37页
        4.1.5 含有eGFP表达框架的重组突变粘粒的构建第37页
        4.1.6 重组病毒的拯救第37页
        4.1.7 重组病毒的鉴定第37页
        4.1.8 重组病毒的eGFP表达情况第37-38页
        4.1.9 重组病毒的生长曲线滴定第38页
        4.1.10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检测第38页
    4.2 结果第38-42页
        4.2.1 重组病毒的拯救第38页
        4.2.2 重组病毒的鉴定第38-40页
        4.2.3 重组病毒的eGFP表达水平的比较第40-41页
        4.2.4 重组病毒体外复制特性第41页
        4.2.5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第41-42页
    4.3 讨论第42-44页
第五章 表达IBDV VP2基因的重组MDV的构建及鉴定第44-58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44-48页
        5.1.1 病毒及细胞第44页
        5.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4-45页
        5.1.3 pCAGGS-VP2表达质粒的构建第45页
        5.1.4 VP2入门质粒pENT1-VP2的构建第45页
        5.1.5 含有VP2表达框架的重组突变粘粒的构建第45页
        5.1.6 重组病毒的拯救第45页
        5.1.7 重组病毒的鉴定第45-46页
        5.1.8 重组病毒目的基因VP2表达情况第46页
        5.1.9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第46页
        5.1.10 重组病毒的复制特性第46页
        5.1.11 重组病毒对vvIBDV的免疫保护试验第46-47页
        5.1.12 重组病毒对vvMDV的免疫保护试验第47-48页
    5.2 结果第48-56页
        5.2.1 插入VP2基因的重组粘粒的构建第48页
        5.2.2 重组病毒的鉴定第48-49页
        5.2.3 目的基因VP2表达情况第49-50页
        5.2.4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第50-51页
        5.2.5 重组病毒的复制特性第51-52页
        5.2.6 重组病毒免疫SPF鸡后IBDV抗体滴度的检测第52-53页
        5.2.7 重组病毒对vvIBDV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第53-54页
        5.2.8 重组病毒对vvMDV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第54-56页
    5.3 讨论第56-58页
第六章 表达IBDV VP2基因的重组MDV活载体疫苗的免疫效力评价第58-76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58-61页
        6.1.1 病毒及细胞第58页
        6.1.2 主要试剂及试验用鸡第58页
        6.1.3 rMDV-VP2疫苗最小免疫剂量的确定第58-59页
        6.1.4 rMDV-VP2疫苗的效力试验及与商品化疫苗的比较第59页
        6.1.5 rMDV-VP2疫苗对不同vvIBDV分离株的交叉保护试验第59-60页
        6.1.6 母源抗体对rMDV-VP2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第60页
        6.1.7 rMDV-VP2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第60页
        6.1.8 rMDV-VP2疫苗对不同品种商品蛋鸡的免疫效力试验第60-61页
    6.2 结果第61-74页
        6.2.1 rMDV-VP2疫苗最小免疫剂量的确定第61-64页
        6.2.2 rMDV-VP2疫苗效力试验及与IBD商品化疫苗的比较第64-67页
        6.2.3 rMDV-VP2疫苗对不同vvIBDV分离株的交叉保护试验第67-68页
        6.2.4 rMDV-VP2疫苗的母源抗体干扰试验第68-70页
        6.2.5 rMDV-VP2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第70-72页
        6.2.6 rMDV-VP2疫苗对不同品种商品蛋鸡的免疫效力试验第72-74页
    6.3 讨论第74-76页
第七章 表达IBDV VP2基因的重组MDV活载体疫苗的安全性评价第76-91页
    7.1 材料和方法第76-79页
        7.1.1 病毒及细胞第76页
        7.1.2 实验动物第76页
        7.1.3 主要试剂第76页
        7.1.4 主要检测方法第76-77页
        7.1.5 rMDV-VP2疫苗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第77页
        7.1.6 rMDV-VP2疫苗单剂量重复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第77-78页
        7.1.7 rMDV-VP2疫苗大剂量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第78页
        7.1.8 rMDV-VP2疫苗用于非靶动物后的临床反应第78页
        7.1.9 rMDV-VP2疫苗在黑龙江省的环境释放试验第78-79页
    7.2 结果第79-89页
        7.2.1 rMDV-VP2疫苗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第79-81页
        7.2.2 rMDV-VP2疫苗单剂量重复接种对鸡的安全性分析第81-83页
        7.2.3 rMDV-VP2疫苗大剂量接种对鸡的安全性分析第83-84页
        7.2.4 rMDV-VP2疫苗接种非靶动物小鼠后的临床反应第84-85页
        7.2.5 rMDV-VP2疫苗的水平传播能力第85-86页
        7.2.6 rMDV-VP2疫苗的垂直传播能力第86页
        7.2.7 rMDV-VP2疫苗在鸡体内的存留情况第86-87页
        7.2.8 rMDV-VP2疫苗免疫鸡后的排毒情况第87-88页
        7.2.9 rMDV-VP2疫苗在应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第88-89页
    7.3 讨论第89-91页
全文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博士后期间其他工作内容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102页
博士后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β-半乳糖凝集素-1B在新城疫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人3、7和55型腺病毒三价疫苗候选株及纤毛蛋白嵌合型重组人3型腺病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