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风论文--特殊区域的风论文

沙尘暴降尘源区示踪--以酒泉市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沙尘暴及其危害第9-11页
        1.1.1 沙尘暴基本概念第9-10页
        1.1.2 沙尘暴的影响及危害第10-11页
    1.2 沙尘暴源区及示踪方法第11-16页
        1.2.1 沙尘暴的源区及空间分布第11-13页
        1.2.2 尘暴源示踪方法第13-16页
    1.3 国内外尘暴源区示踪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国内尘暴示踪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 国外尘暴示踪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选题意义及拟解决问题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2页
    2.2 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第22-25页
        2.2.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第22-23页
        2.2.2 样品处理及实验测定第23页
        2.2.3 实验数据统计及制图第23-25页
    2.3 富集因子法第25-26页
    2.4 沙尘氧化模型第26-27页
    2.5 HYSPLIT模型示踪法第27-28页
    2.6 遥感卫星影像法第28-29页
    2.7 复合指纹识别法自然源鉴定第29-34页
        2.7.1 复合指纹识别法及其示踪沙尘暴来源的理论基础第29-31页
        2.7.2 复合指纹识别法的数学模型第31-34页
            2.7.2.1 复合指纹识别因子筛选第31-32页
            2.7.2.2 相对贡献率计算第32-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4-52页
    3.1 尘暴样品元素分析第34-36页
    3.2 富集因子分析法第36-39页
    3.3 沙尘氧化模型第39-40页
    3.4 HYSPLIT尘暴源区示踪第40-42页
    3.5 遥感卫星影像法观察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与影响范围第42-44页
    3.6 指纹识别法第44-52页
        3.6.1 潜在源区选择第44-46页
        3.6.2 复合指纹识别因子筛选第46-49页
        3.6.3 潜在源区贡献率第49-5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4.1 主要结论第52-53页
    4.2 问题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71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法的滇池水生态风险评价
下一篇:纵向岭谷区大型水库泥沙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评价--以龙开口水库和小湾水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