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法的滇池水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3页
    1.1 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第10-12页
        1.1.1 水生态风险第10页
        1.1.2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第10-12页
    1.2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第12-20页
        1.2.1 生物标志物的选择第15-17页
        1.2.2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的计算方法第17-20页
    1.3 滇池生态环境概况第20-21页
    1.4 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意义第21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1 样品采集第23-25页
        2.1.1 布设监测点第23-24页
        2.1.2 主动生物监测和被动生物监测第24-25页
        2.1.3 样品采集方法第25页
    2.2 样品分析检测第25-27页
        2.2.1 总氮和总磷第25-26页
        2.2.2 重金属第26页
        2.2.3 有机污染物第26页
        2.2.4 生物标志物第26-27页
    2.3 数据分析第27-29页
        2.3.1 数据处理第27页
        2.3.2 IBR分析方法第27-28页
        2.3.3 生物富集系数第28-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9-51页
    3.1 滇池表层水体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第29-33页
        3.1.1 滇池表层水体中总氮和总磷含量第29-30页
        3.1.2 滇池表层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第30-33页
        3.1.3 滇池表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第33页
    3.2 污染物在鲫鱼体内的生物富集第33-39页
        3.2.1 实验鲫鱼体内的污染物含量第33-35页
        3.2.2 野生鲫鱼体内的污染物含量第35-36页
        3.2.3 污染物在鲫鱼体内的富集作用第36-39页
    3.3 生物标志物对污染物的响应规律第39-46页
        3.3.1 鲫鱼体内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第39-43页
        3.3.2 生物标志物对污染物的响应第43-46页
    3.4 运用IBR值评价滇池水生态风险第46-51页
        3.4.1 综合生物标志物对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第46-47页
        3.4.2 综合生物标志物对滇池重金属污染的响应第47-5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4.1 结论第51页
    4.2 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昼夜温差的城市热环境研究
下一篇:沙尘暴降尘源区示踪--以酒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