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纳米红磷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Cr(Ⅵ)污水的危害及处理办法第11-12页
        1.2.1 含铬废水的危害第11-12页
        1.2.2 Cr(Ⅵ)的传统处理方法第12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第12-18页
        1.3.1 光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1.3.2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第14-16页
        1.3.3 光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4 红磷光催化材料第18-20页
        1.4.1 红磷的结构第19页
        1.4.2 红磷的光催化应用第19-20页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纳米红磷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性能研究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3页
        2.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3-24页
        2.2.3 催化剂的表征第24-25页
        2.2.4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25-26页
        2.2.5 光电化学测试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6页
        2.3.1 催化剂的表征第26-30页
        2.3.2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0-36页
        2.3.3 光电化学性能评价第36页
    2.4 小结第36-38页
3 BiPO_4修饰的纳米红磷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研究第38-55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2页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第39-40页
        3.2.2 催化剂的制备第40-41页
        3.2.3 催化剂的表征第41页
        3.2.4 光催化活性的测试第41页
        3.2.5 光电化学测试第41-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53页
        3.3.1 催化剂的表征第42-45页
        3.3.2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5-50页
        3.3.3 光电化学性能评价第50-51页
        3.3.4 催化剂的机理探讨第51-53页
    3.4 小结第53-55页
4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4.1 结论第55-56页
    4.2 课题创新点第56页
    4.3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碳纳米管对亮绿磷酸盐和邻苯二酚的吸附研究
下一篇:永城经开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