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农村大铜器民俗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运动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豫南农村广大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国内有关民俗传统体育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有关大铜器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将传统体育与其他运动相融合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走访调查法 | 第1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田野调查法 | 第19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9-20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40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现状分析 | 第20-36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概述 | 第20-23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起源 | 第20-21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形式、内容及场地 | 第21-23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6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发展过程 | 第23-24页 |
·新中国成立之前 | 第23页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度繁荣 | 第23页 |
·文革期间的大炼钢铁、反封建迷信活动的开展宣传 | 第23页 |
·文革后的二度繁荣鼎盛 | 第23-24页 |
·二十一世纪以后的渐渐消退 | 第24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有大铜器活动或大铜器队的乡、村 | 第24页 |
·大铜器活动开展内容 | 第24-25页 |
·大铜器活动的训练与比赛 | 第25-26页 |
·目前对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传承 | 第26-27页 |
·目前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保护 | 第26页 |
·目前对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传承 | 第26-27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经费短缺 | 第27-28页 |
·缺乏组织 | 第28页 |
·缺乏专业人才和专家指导 | 第28页 |
·忽视了传承人的培养 | 第28-29页 |
·大铜器活动表演内容递减 | 第29-30页 |
·规模减小 | 第30-31页 |
·参与人口老龄化 | 第31-35页 |
·参与活动人员数量急剧减少 | 第35-36页 |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36-40页 |
·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 | 第36-37页 |
·加大政府投资 | 第36页 |
·收集关于大铜器的资料,建立档案 | 第36页 |
·积极组织比赛 | 第36-37页 |
·在地方安排专门负责人 | 第37页 |
·培养传承人 | 第37页 |
·师资培训,选拔专业人才和专家 | 第37页 |
·对大铜器活动进行宣传 | 第37-38页 |
·进行产业化开发,使之商业化、市场化 | 第38页 |
·增加活动内容,引发民众兴趣 | 第38-39页 |
·日常生活多组织大铜器训练、表演 | 第39页 |
·将大铜器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 | 第39-4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