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背景 | 第8-9页 |
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一、“把关人”理论 | 第15页 |
二、危机管理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相关概念介绍 | 第16-20页 |
一、舆情、网络舆情的概念 | 第16-19页 |
二、网络舆情危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网络舆情爆发形式及影响分析 | 第20-27页 |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爆发点 | 第20-21页 |
一、由“网络”引发的网络舆情 | 第20-21页 |
二、由“现实”引发的网络舆情 | 第21页 |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影响分析 | 第21-27页 |
一、网络舆情的正功能分析 | 第21-22页 |
二、网络舆情的负面延伸影响 | 第22-25页 |
三、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现状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方式 | 第27-28页 |
一、网络舆情常态监测 | 第27页 |
二、网络舆情的控制和把握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现状 | 第28-30页 |
一、主要方式 | 第28-29页 |
二、经验总结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不足的原因 | 第30-34页 |
一、对网络舆情没有正确的认识 | 第30页 |
二、“把关人”缺位、越位、错位 | 第30-31页 |
三、网络舆情信息挖掘度不够 | 第31-32页 |
四、网络舆情信息公开不全面 | 第32页 |
五、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度不够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的引导机制构建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 第34-41页 |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网络舆情工作管理意识 | 第34-36页 |
二、制度上加紧完善,建立常规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 | 第36-40页 |
三、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长效机制作用的发挥与应急管理的统筹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构建以引导为主导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机制 | 第41-50页 |
一、地方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原则 | 第41-43页 |
二、地方政府快速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 | 第43-46页 |
三、把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纳入社会危机处置体系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