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13-19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分析 | 第19-24页 |
第一节 隐名出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隐名股东、实际出资人与隐名出资人之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第三节 隐名股东股东资格的学理分析 | 第21-24页 |
一、实质说 | 第21页 |
二、形式说 | 第21-22页 |
三、折中说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隐名股东显名化的权利基础分析 | 第24-29页 |
第一节 隐名合伙关系下隐名股东显名化主张困难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股权代理关系下隐名股东显名化存在障碍 | 第25-26页 |
一、隐名出资的股权代理关系解析 | 第25页 |
二、不同隐名出资形态的代理介入权分析 | 第25-26页 |
三、股权代理的非独立性使隐名股东显名化存在争议 | 第26页 |
第三节 股权信托关系下隐名股东终止隐名出资实现显名化或股权退出 | 第26-29页 |
一、隐名出资的股权信托关系分析 | 第26-27页 |
二、终止股权信托关系以终止隐名出资 | 第27页 |
三、隐名股东终止信托、处分股权实现显名化或股权退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司法案例的整理与评析 | 第29-39页 |
第一节 隐名出资案例总体数据分析 | 第29-32页 |
一、案例样本筛选情况 | 第29-30页 |
二、隐名出资案例概析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隐名股东诉请显名案例数据分析 | 第32-36页 |
一、诉请显名案例样本范围界定 | 第32-33页 |
二、诉请显名案例裁决结果和隐名出资形式分析 | 第33-35页 |
三、诉请显名案例裁决依据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隐名股东诉请显名案例的实践与启示 | 第36-39页 |
一、隐名出资案件数量多、集中度高 | 第36页 |
二、隐名股东诉请显名案件案情复杂、标准不一 | 第36-38页 |
三、公司人合性保护与隐名股东权益保护存在矛盾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的现行法评析 | 第39-46页 |
第一节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的实体法评析 | 第39-42页 |
一、基本法律未明确隐名出资法律关系 | 第39页 |
二、司法解释体现“股权转让”思路 | 第39-40页 |
三、各地高院审理意见规定大同小异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的程序法评析 | 第42-43页 |
一、诉讼主体基本确定 | 第42页 |
二、诉讼案由不完全匹配 | 第42-43页 |
三、显名化诉讼请求明确 | 第43页 |
第三节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规则的整体评析 | 第43-46页 |
一、重股权问题,轻股东资格 | 第43-44页 |
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效力存异 | 第44页 |
三、隐名出资法律关系性质不清 | 第44页 |
四、“股权确认”与“股权变动”混为一谈 | 第44-45页 |
五、不予显名时隐名股东权益保护难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合理平衡私法自治、经济理性与司法介入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健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显名化的具体规则 | 第47-50页 |
一、以信托制度改造隐名出资法律关系 | 第47-48页 |
二、确立隐名股东显名化的实现条件 | 第48-49页 |
三、明晰股东资格认定证据间的效力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完善股权信托关系下隐名股东权益保护的实现路径 | 第50-54页 |
一、平衡公司人合性和隐名股东权益保护 | 第50-51页 |
二、裁决显名时实现隐名股东身份转换 | 第51-52页 |
三、不予显名时实现隐名股东权益保护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