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NO_2介绍、来源及危害 | 第11页 |
| 1.3 NO_2监测方法 | 第11-12页 |
| 1.3.1 地面监测 | 第11页 |
| 1.3.2 卫星遥感监测 | 第11-12页 |
| 1.4 卫星遥感监测NO_2柱浓度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4.1 卫星传感器 | 第12页 |
| 1.4.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4.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研究区与数据处理 | 第16-20页 |
| 2.1 研究区 | 第16页 |
| 2.2 数据源 | 第16-18页 |
| 2.2.1 OMI遥感数据 | 第17页 |
| 2.2.2 MODIS土地覆盖数据 | 第17页 |
| 2.2.3 辅助数据 | 第17-18页 |
| 2.3 数据处理 | 第18-20页 |
| 2.3.1 遥感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 2.3.2 辅助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 3 遥感及风向数据验证 | 第20-23页 |
| 3.1 地面监测数据对OMI卫星遥感数据的验证 | 第20-21页 |
| 3.2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对风向数据的验证 | 第21-23页 |
| 4 京津冀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分布及分析 | 第23-38页 |
| 4.1 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3-29页 |
| 4.1.1 NO_2柱浓度的年际空间分布 | 第23-27页 |
| 4.1.2 NO_2柱浓度的季节空间分布 | 第27-29页 |
| 4.2 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 4.2.1 NO_2柱浓度的月变化 | 第29-30页 |
| 4.2.2 NO_2柱浓度的季节变化 | 第30-31页 |
| 4.2.3 NO_2柱浓度的年变化 | 第31页 |
| 4.3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NO_2柱浓度变化 | 第31-35页 |
| 4.4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NO_2柱浓度变化 | 第35-38页 |
| 5 NO_2柱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8页 |
| 5.1 自然因素 | 第38-44页 |
| 5.1.1 地形条件 | 第38-39页 |
| 5.1.2 土地利用类型 | 第39-41页 |
| 5.1.3 气候条件 | 第41-44页 |
| 5.2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4-48页 |
| 5.2.1 机动车拥有量 | 第44-45页 |
| 5.2.2 农业秸秆焚烧排放 | 第45-46页 |
| 5.2.3 钢铁厂的集聚度 | 第46页 |
| 5.2.4 煤炭使用量 | 第46-48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48-50页 |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 6.2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