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第一章 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形态的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第一节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实体法基础 | 第15-19页 |
一、不真正连带债务 | 第15-16页 |
二、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效力 | 第16-18页 |
三、不真正连带债务的价值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独立性与牵连性视角下的共同诉讼 | 第19-25页 |
一、普通共同诉讼的独立性与牵连性 | 第19-21页 |
二、必要共同诉讼的独立性与牵连性 | 第21-23页 |
三、准必要共同诉讼的独立性和牵连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的困境 | 第25-3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的现状 | 第26-29页 |
一、我国民事实体法对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规定及适用 | 第26-27页 |
二、我国民事程序法对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的规定及适用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我国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一、民法研究和诉讼法研究的不衔接 | 第29-30页 |
二、无法与连带债务诉讼相区分 | 第30-32页 |
三、对债权人诉权的限制以及对共同诉讼制度的混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形态 | 第34-48页 |
第一节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标的 | 第34-37页 |
一、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 | 第34-35页 |
二、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标的的认定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单独诉讼形态 | 第37-41页 |
一、债权人以不同债务人为被告同时或先后提起的单独诉讼 | 第37-39页 |
二、单独诉讼形态下的合并审理及债务人的诉讼地位 | 第39-40页 |
三、单独诉讼形态下的弊端及克服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共同诉讼形态 | 第41-48页 |
一、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共同诉讼不是必要共同诉讼 | 第42-44页 |
二、共同诉讼的应有形态之一——部分适用普通共同诉讼 | 第44-45页 |
三、共同诉讼的应有形态之二——部分适用准必要共同诉讼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我国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形态的完善建议 | 第48-51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共同诉讼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指导性案例加强实务指导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