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氯代苯胺合成机理 | 第15页 |
1.3 抑制脱卤策略与方法 | 第15-25页 |
1.3.1 调变金属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 第16-18页 |
1.3.1.1 改性的炭载催化剂 | 第16-17页 |
1.3.1.2 氧化物/氟化物载催化剂 | 第17-18页 |
1.3.2 制备双/多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1.3.3 形成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 第19-20页 |
1.3.4 杂原子修饰的贵金属催化剂 | 第20-21页 |
1.3.5 反应介质的探索 | 第21-25页 |
1.3.5.1 极性/非极性溶剂 | 第21-22页 |
1.3.5.2 离子液体 | 第22-23页 |
1.3.5.3 超临界CO_2 | 第23-24页 |
1.3.5.4 无溶剂 | 第24-25页 |
1.4 氮原子掺杂和多相催化中的应用 | 第25-30页 |
1.4.1 氮原子掺杂及方法 | 第26-30页 |
1.4.1.1 原位制备氮掺杂材料方法 | 第27-29页 |
1.4.1.2 非原位制备氮掺杂材料方法 | 第29-30页 |
1.4.2 金属与载体间界面效应 | 第30页 |
1.5 立论依据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2-42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7页 |
2.2.1 活性炭预处理 | 第33-34页 |
2.2.2 氮掺杂活性炭的制备 | 第34-36页 |
2.2.3 Pd/NC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页 |
2.2.3.1 氯钯酸负载的催化剂 | 第36页 |
2.2.3.2 钯氨络合离子负载的催化剂 | 第36页 |
2.2.3.3 Pd/NC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页 |
2.2.4 Pd/NC催化剂的还原 | 第36-37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39页 |
2.3.1 比表面和孔结构测定(BET) | 第37页 |
2.3.2 EDS分析 | 第37页 |
2.3.3 XRD分析 | 第37页 |
2.3.4 TEM分析 | 第37-38页 |
2.3.5 Raman分析 | 第38页 |
2.3.6 XPS分析 | 第38页 |
2.3.7 TPD分析 | 第38页 |
2.3.8 SEM分析 | 第38-39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9-42页 |
2.4.1 催化反应实验装置示意图 | 第39页 |
2.4.2 有溶剂氯代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评价 | 第39-40页 |
2.4.3 无溶剂氯代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评价 | 第40页 |
2.4.4 催化加氢反应产物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焙烧法非原位掺氮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2-53页 |
3.1 焙烧法非原位氮掺杂与催化剂物理结构 | 第43-45页 |
3.2 氮掺杂活性炭为载体的钯催化剂 | 第45-51页 |
3.2.1 (DCD)NC-c 载体与钯金属分散 | 第45-47页 |
3.2.2 液相催化选择性加氢性能 | 第47-49页 |
3.2.3 微量氮掺杂与催化性能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水热法非原位氮掺杂及催化加氢应用 | 第53-67页 |
4.1 水热法氮掺杂与催化性能 | 第54-56页 |
4.2 氮前驱体与催化性能 | 第56-58页 |
4.3 碱性钯前驱体与 Pd/(EDA)NC-ht 催化剂 | 第58-65页 |
4.3.1 钯金属负载方法 | 第59-61页 |
4.3.2 还原温度与 Pd/(EDA)NC-ht 催化剂 | 第61-63页 |
4.3.3 反应条件对 ev-PdN/(EDA)NC-ht 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引导的掺氮策略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67-88页 |
5.1 氧化预处理与活性炭物理特性 | 第68-69页 |
5.2 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引导的掺氮策略 | 第69-77页 |
5.2.1 预处理对活性炭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70-73页 |
5.2.2 活性炭表面基团与水热掺氮 | 第73-77页 |
5.3 Pd/NC(pretreated)催化剂与催化性能研究 | 第77-84页 |
5.3.1 Pd/NC(pretreated)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77-79页 |
5.3.2 Pd/NC(pretreated)催化剂的元素分析 | 第79-84页 |
5.4 Pd/NC(pretreated)催化剂与对氯硝基苯加氢反应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1.1 焙烧法非原位掺氮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88页 |
6.1.2 水热法非原位掺氮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88-89页 |
6.1.3 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引导的掺氮策略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89页 |
6.2 论文创新之处 | 第89-90页 |
6.3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5页 |
附录 | 第105-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页 |
撰写文章目录 | 第105页 |
专利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