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Lewis酸性Mg(Ⅱ)催化硝酮的Strecker反应及[3+2]环加成反应研究

致谢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简表(Abbreviations)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41页
    1.1 硝酮化合物概述第12-15页
        1.1.1 硝酮化合物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手性硝酮化合物简介第14-15页
    1.2 硝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第15-18页
    1.3 硝酮化合物参与的有机化学反应第18-35页
        1.3.1 Strecker-type反应第18-20页
        1.3.2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第20-21页
        1.3.3 氟烷基化反应第21页
        1.3.4 分子间[3+3]环加成反应第21-23页
        1.3.5 分子内[4+2]环加成反应第23-24页
        1.3.6 分子内氧化还原环加成串联反应第24-26页
        1.3.7 [3+2]环加成反应第26-35页
    1.4 含异噁唑烷结构的天然产物中及生物活性第35-39页
        1.4.1 含异噁唑烷的天然产物中第35-37页
        1.4.2 含异噁唑烷的先导物第37-39页
    1.5 课题设计及研究意义第39-41页
第二章 硝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第41-51页
    2.1 引言第41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50页
        2.2.1 锌粉还原法第41-42页
        2.2.2 双氧水氧化法第42-44页
        2.2.3 羟胺与醛的缩合法第44-47页
        2.2.4 手性硝酮化合物的制备第47-50页
    2.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Mg(II)催化硝酮的Strecker反应研究第51-58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3.2.1 Strecker-type反应条件筛选第52-53页
        3.2.2 MgI_2·(OEt_2)_n催化的各种硝酮与TMSCN的Strecker-type反应第53-56页
        3.2.3 Strecker反应的机理推测第56页
    3.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Mg(II)催化的硝酮[3+2]环加成反应研究第58-70页
    4.1 引言第58-59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4.2.1 与丙烯酰噁唑烷酮的[3+2]环加成反应第59-62页
        4.2.2 与 α, β-不饱和烯酮的[3+2]环加成反应第62-63页
        4.2.3 手性环状硝酮参与的[3+2]环加成反应第63-67页
        4.2.4 异噁唑烷衍生物的初步应用第67-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实验部分第70-97页
    5.1 实验仪器第70页
    5.2 实验试剂第70-71页
    5.3 实验操作第71-78页
        5.3.1 催化剂MgI_2·(Et_2O)_n的制备第71页
        5.3.2 催化剂MgBr_2·(Et_2O)_n的制备第71页
        5.3.3 硝酮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方法——锌粉还原法第71-72页
        5.3.4 硝酮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方法——氧化法第72页
        5.3.5 硝酮化合物的一般制备方法——羟胺与醛的缩合法第72-73页
        5.3.6 手性硝酮化合物的制备第73-76页
        5.3.7 乙醛酸异丙酯的合成方法第76页
        5.3.8 Strecker反应的一般方法第76-77页
        5.3.9 R-苄基丙烯酰噁唑烷酮的制备第77页
        5.3.10 硝酮[3+2]环加成反应的一般方法第77页
        5.3.11 化合物 4-11 的制备第77-78页
    5.4 化合物数据表征第78-97页
        5.4.1 硝酮化合物数据表征第78-79页
        5.4.2 Strecker-type反应产物数据表征第79-86页
        5.4.3 [3+2]环加成反应产物数据表征第86-97页
总结与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11-112页
附录:部分关键化合物NMR谱图第112-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水稻叶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下一篇:表面含氧基团诱导+聚合环化推动的氮掺杂炭载钯催化剂及其对氯硝基苯选择性加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