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家用电器及其他电器设备论文--空气调节用电器论文--空气净化电器论文

水泥基光催化材料及其空气净化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光催化材料环保技术第13-16页
        1.2.1 光催化机理第13-14页
        1.2.2 光催化环保技术第14-16页
    1.3 水泥基光催化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4 存在的问题第19页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9-21页
        1.5.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1.6.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6.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原材料和实验方法第23-27页
    2.1 实验原材料第23-24页
        2.1.1 氯氧镁水泥制备原料第23页
        2.1.2 发泡剂第23页
        2.1.3 光催化剂第23-24页
        2.1.4 吸附剂第24页
    2.2 多孔氯氧镁水泥基体制备工艺第24页
    2.3 光催化剂的复合方法第24-25页
    2.4 测试方法第25-27页
        2.4.1 光催化性能测试方法第25-26页
        2.4.2 光催化剂负载量测试方法第26页
        2.4.3 孔结构测试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镁基PCM材料的基体微观结构调控技术第27-42页
    3.1 氯氧镁水泥(MOC)水化机理与微观结构变化第28-31页
        3.1.1 MOC晶相组成的研究历程第28页
        3.1.2 MOC水化机理与晶相摩尔比控制第28-30页
        3.1.3 MOC5相晶体发育与微观结构调控机理第30-31页
    3.2 PMOC制备与光催化剂负载工艺第31-32页
        3.2.1 多孔氯氧镁水泥制备工艺第31页
        3.2.2 纳米TiO_2光催化剂与PMOC基体的复合工艺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3.3.1 PMOC基体物理化学性能表征测试第32-34页
        3.3.2 纳米TiO_2颗粒负载的微观形貌第34-36页
        3.3.3 PCM不同负载效果下负载量和孔结构的测试分析第36-38页
        3.3.4 负载效果差异对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钛镁碳体系PCM材料传质增效研究第42-58页
    4.1 吸附剂增效机理第42-44页
    4.2 实验方案与过程第44-46页
        4.2.1 活性炭预处理与功能化第44-46页
        4.2.2 一次成型PCM制备工艺第46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6-57页
        4.3.1 光催化活性炭负载量优化第46-49页
        4.3.2 光催化活性炭热处理参数优化第49-52页
        4.3.3 一次成型水泥基光催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第52-54页
        4.3.4 钛镁碳体系协同净化机理研究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基于PCM材料的空气净化器研制第58-68页
    5.1 实验方案与过程第58-61页
        5.1.1 PCM净化片结构设计第58-59页
        5.1.2 PCM组装与整机结构优化第59-61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5.2.1 不同整机组装结构对甲苯净化效果第61-63页
        5.2.2 光催化空气净化器重要设计参数分析第63-65页
        5.2.3 产品三方认证第65-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6.1 结论第68-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参加科研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素纳米晶的表面可控修饰及其改性聚酯材料
下一篇:GdBa2Cu3O7-δ薄膜和Gd2CuO4缓冲层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