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GD中烟公司散叶交接的现有模式 | 第15-20页 |
2.1 散叶收购简介 | 第15-18页 |
2.1.1 散叶收购流程 | 第15-17页 |
2.1.2 收购线的关键岗位及职责 | 第17-18页 |
2.2 主要质量管理措施 | 第18-19页 |
2.2.1 专业化分级 | 第18页 |
2.2.2 现场管理 | 第18页 |
2.2.3 监督管理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GD中烟公司散叶交接存在的问题 | 第20-38页 |
3.1 散叶工商交接存在的质量问题 | 第20-25页 |
3.1.1 工商交接质量合格率低 | 第20-22页 |
3.1.2 烟叶质量合格率不高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3.1.3 烟叶质量混颜色、混部位、混青杂烟产生的原因 | 第24-25页 |
3.2 烟叶收购前的质量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3.2.1 烟叶农户种植水平 | 第25-26页 |
3.2.2 烟叶农户烘烤质量水平 | 第26-27页 |
3.2.3 烟农在出售烟叶前存储不当 | 第27-28页 |
3.3 烟叶收购前烟农的分级不合格 | 第28-29页 |
3.3.1 烟农分级合格率低 | 第28页 |
3.3.2 烟农分级混部位 | 第28-29页 |
3.3.3 烟农分级混低下次烟 | 第29页 |
3.4 烟叶收购站收购过程存在问题 | 第29-36页 |
3.4.1 收购量和覆盖半径不足 | 第29-30页 |
3.4.2 收购进度慢 | 第30页 |
3.4.3 收购流程不合理 | 第30页 |
3.4.4 收购的烟叶等级合格率低 | 第30-32页 |
3.4.5 站点收购受人情因素影响 | 第32页 |
3.4.6 不同站点之间质量控制存在差异 | 第32-36页 |
3.5 烟叶收购站包装、存储及运输过程质量问题 | 第36页 |
3.5.1 烟叶收购站散叶包装存在的问题 | 第36页 |
3.5.2 烟叶收购站散叶仓储问题 | 第36页 |
3.5.3 烟叶收购站散叶运输的质量问题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提高散叶收购等级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 第38-51页 |
4.1 散叶收购前质量管理 | 第38-44页 |
4.1.1 烟农信息收集管理、专业指导 | 第38页 |
4.1.2 烟叶烘烤和烤后质量管理 | 第38-39页 |
4.1.3 收购前烟农分级准备及技术指导 | 第39-44页 |
4.2 散叶收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 第44-45页 |
4.2.1 收购流程优化 | 第44页 |
4.2.2 收购现场6S管理 | 第44页 |
4.2.3 收购站的质量监督 | 第44-45页 |
4.3 散叶收购工作站点6S管理 | 第45-47页 |
4.3.1 烟站功能区划分 | 第45页 |
4.3.2 收购站点安全管理 | 第45-46页 |
4.3.3 收购站点库房管理 | 第46页 |
4.3.4 建立烟叶质量追溯制度 | 第46-47页 |
4.4 散叶包装、储存及运输管理 | 第47-48页 |
4.4.1 散叶包装设计 | 第47页 |
4.4.2 散叶仓储 | 第47-48页 |
4.4.3 散叶运输管理 | 第48页 |
4.5 建立散叶中心仓交接制度解决站点分散 | 第48-49页 |
4.5.1 中心仓交接的检验方法及标准 | 第48-49页 |
4.5.2 中心仓交接的确认程序 | 第49页 |
4.5.3 等级质量确认 | 第49页 |
4.5.4 标准及争议解决机制 | 第49页 |
4.6 外聘人员解决检验人员不足 | 第49-50页 |
4.6.1 聘用人员异地化管理 | 第49-50页 |
4.6.2 聘用人员的职责 | 第50页 |
4.6.3 人员考核 | 第50页 |
4.6.4 聘用人员激励及奖惩措施 | 第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对策实施成效 | 第51-56页 |
5.1 烟叶等级质量得到了提高 | 第51页 |
5.2 提高了烟叶工业使用符合度 | 第51-53页 |
5.3 提高了烟叶收购站点的服务半径 | 第53页 |
5.4 提高了收购进度 | 第53-54页 |
5.5 提高了经济效益 | 第54页 |
5.6 混颜色、混部位得到改善 | 第54-55页 |
5.7 混青杂烟叶情况得到了改善 | 第55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