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植物表皮毛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1.1 拟南芥表皮毛形成的分子机制 | 第12-14页 |
1.1.2 多细胞表皮毛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 植物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2.1 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2.2 细胞骨架在细胞形态建成中的功能 | 第21-22页 |
1.2.3 驱动蛋白KCBP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3 立题依据与研究目标 | 第24-26页 |
2 番茄细胞骨架标记植株的创建 | 第26-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2 双元质粒的根癌农杆菌接合转移 | 第28-29页 |
2.1.3 番茄的遗传转化 | 第29-30页 |
2.1.4 番茄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30-31页 |
2.1.5 转基因植株纯合株系的获得 | 第31-32页 |
2.1.6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2.2.1 番茄SlTub6-EGFP和Lifeact-EGFP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检测 | 第32-35页 |
2.2.2 番茄SlTub6-EGFP和Lifeact-EGFP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分析 | 第35-36页 |
2.2.3 番茄SlTub6-EGFP和Lifeact-EGFP转基因植株纯合株系的获得 | 第36-37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37-38页 |
3 番茄不同类型表皮毛的形态及内部细胞骨架的排布 | 第38-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3.1.2 番茄表皮毛的形态观察与比较 | 第39页 |
3.1.3 番茄表皮毛内部的细胞骨架观察 | 第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3.2.1 番茄表皮毛的类型及形态观察 | 第39-42页 |
3.2.2 番茄SlTub6-EGFP和Lifeact-EGFP转基因植株的表皮毛内部细胞骨架排布 | 第42-43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43-45页 |
4 SlKCBP基因对番茄表皮毛发育的影响 | 第45-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5-47页 |
4.1.2 番茄KCBP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页 |
4.1.3 SlKCBP的CRISPR/ Cas9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页 |
4.1.4 双元质粒的根癌农杆菌接合转移 | 第47页 |
4.1.5 番茄的遗传转化 | 第47页 |
4.1.6 番茄基因组编辑植株及EGFP标记其细胞骨架植株的鉴定 | 第47-48页 |
4.1.7 基因编辑植株纯合株系的获得 | 第48页 |
4.1.8 基因编辑植株的T-DNA检测 | 第48-49页 |
4.1.9 基因编辑植株表皮毛的观察 | 第4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1页 |
4.2.1 番茄KCBP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1页 |
4.2.2 CRISPR载体的构建 | 第51-52页 |
4.2.3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番茄转基因植株定点突变分析 | 第52-53页 |
4.2.4 番茄基因编辑植株SlKCBP-CRISPR纯合材料的筛选 | 第53-55页 |
4.2.5 番茄基因编辑植株SlKCBP-CRISPR的T-DNA检测 | 第55页 |
4.2.6 番茄基因编辑植株SlKCBP-CRISPR的表皮毛形态观察 | 第55-60页 |
4.2.7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分析 | 第60-61页 |
4.2.8 EGFP标记微管或微丝的SlKCBP-CRISPR杂交后代的T-DNA检测 | 第61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61-64页 |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4-65页 |
5.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1 引物序列 | 第72-73页 |
附录2 不同植物KCB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73-75页 |
附录3 BR相关转基因材料的细胞骨架标记材料 | 第75-77页 |
1. 杂交后代的鉴定结果 | 第75页 |
2. 35S::mSlBZR1L的细胞骨架观察 | 第75-76页 |
3. 杂交后代的表型观察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