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刑事案件中关键证人的概述 | 第7-13页 |
1.1 关键证人的界定 | 第7-10页 |
1.1.1 关键证人的辨析 | 第7-8页 |
1.1.2 关键证人的界定范围 | 第8-9页 |
1.1.3 关键证人的界定标准 | 第9-10页 |
1.2 关键证人作证在刑事诉讼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 第10-13页 |
1.2.1 是建立健全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体现 | 第10页 |
1.2.2 是提高诉讼效益、保证诉讼公正和提高法律权威的体现 | 第10-11页 |
1.2.3 是保障控辩双方和关键证人相互质证权利的体现 | 第11页 |
1.2.4 关键证人作证是程序正义的体现 | 第11-13页 |
2 我国刑事案件中关键证人作证存在问题的探究 | 第13-20页 |
2.1 关键证人资格概念和保护制度中的具体措施不够明确 | 第13-16页 |
2.1.1 我国现有的法律缺乏关键证人概念及保护的细化规定 | 第13-14页 |
2.1.2 关键证人保护机构主体不明确 | 第14页 |
2.1.3 关键证人保护范围太片面 | 第14-15页 |
2.1.4 关键证人庭审前后的保护措施不明确 | 第15-16页 |
2.2 关键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和不出庭作证的处罚标准不明确 | 第16-17页 |
2.2.1 关键证人的经济补偿申请机关和补助标准不明确 | 第16页 |
2.2.2 对关键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惩罚标准不明确 | 第16-17页 |
2.3 造成我国目前关键证人出庭率低下的其他因素 | 第17-20页 |
2.3.1 作为关键证人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不完善 | 第17-18页 |
2.3.2 关健证人法律素养和对自身利益的衡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 第18-19页 |
2.3.3 我国历史文化原因及传统思想的束缚 | 第19-20页 |
3 域外关于关键证人作证的研究借鉴和思考 | 第20-28页 |
3.1 国外关于关键证人资格及作证的基本规定 | 第20-21页 |
3.2 国外关于关键证人拒绝出庭的后果 | 第21-22页 |
3.3 关于关键证人保护制度 | 第22-24页 |
3.4 关于关键证人的经济补偿 | 第24-25页 |
3.5 关于关键证人中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 第25-26页 |
3.6 关于国外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 | 第26-28页 |
3.6.1 关于关键证人出庭作证规定了严格的程序 | 第26页 |
3.6.2 关于关键证人的保护制度较为完善 | 第26-27页 |
3.6.3 关于关键证人的经济补偿较为完善 | 第27页 |
3.6.4 作为关键证人的污点证人作证制度不容忽视 | 第27-28页 |
4 对于完善我国关键证人作证制度的设想 | 第28-36页 |
4.1 明确关键证人确定标准和出庭方式 | 第28-30页 |
4.1.1 关键证人的确定标准 | 第28-29页 |
4.1.2 关键证人的出庭方式 | 第29页 |
4.1.3 关键证人作证方式 | 第29页 |
4.1.4 关键证人强制出庭 | 第29-30页 |
4.2 明确细化关键证人保护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0-32页 |
4.2.1 明确保护的机构 | 第30页 |
4.2.2 扩大保护的范围 | 第30-31页 |
4.2.3 重视庭审前、中和庭审后的保护 | 第31-32页 |
4.3 明确细化关键证人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 | 第32-33页 |
4.3.1 明确补偿资金的最终承担者 | 第32-33页 |
4.3.2 明确经济补偿的范围 | 第33页 |
4.3.3 明确经济补偿的标准 | 第33页 |
4.4 构建关键证人中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 第33-35页 |
4.4.1 污点证人适用案件 | 第33-34页 |
4.4.2 污点证人适用对象 | 第34页 |
4.4.3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方式 | 第34页 |
4.4.4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程序 | 第34-35页 |
4.5 夯实关键证人出庭作证的社会基础 | 第35-36页 |
4.5.1 改变司法工作人员以审判职权主义为中心的旧观念 | 第35页 |
4.5.2 加强公民法律素质建设提高全民参与法治建设能力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