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地质公园中北方岩溶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0页 |
| 1.2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4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1.5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1.7 工作进展与完成工作情况 | 第13-15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8页 |
| 2.1 大地构造、地貌背景 | 第15页 |
| 2.2 研究区特征 | 第15-28页 |
| 2.2.1 地层 | 第17-22页 |
| 2.2.2 构造 | 第22-25页 |
| 2.2.3 岩浆岩 | 第25-27页 |
| 2.2.4 区内矿产 | 第27-28页 |
| 第3章 龙庆峡发育的物质基础 | 第28-32页 |
| 3.1 雾迷山组白云岩 | 第28-29页 |
| 3.1.1 地层简述 | 第28页 |
| 3.1.2 雾迷山组白云岩特征 | 第28-29页 |
| 3.1.3 沉积环境分析 | 第29页 |
| 3.2 上侏罗统土城子组 | 第29-32页 |
| 3.2.1 地层简述 | 第29-30页 |
| 3.2.2 生物特征 | 第30-31页 |
| 3.2.3 沉积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 第4章 构造成因及岩浆活动 | 第32-39页 |
| 4.1 燕山运动 | 第32-35页 |
| 4.1.1 构造节理 | 第32-34页 |
| 4.1.2 燕山运动期间的岩浆活动 | 第34-35页 |
| 4.2 新构造运动 | 第35-36页 |
| 4.3 雾迷山组白云岩和土城子组不整合接触关系 | 第36-39页 |
| 4.3.1 不整合剖面位置 | 第36-37页 |
| 4.3.2 不整合地层特征 | 第37-38页 |
| 4.3.3 地层不整合的地学意义 | 第38-39页 |
| 第5章 岩溶地貌发育的气候背景和水文成因 | 第39-43页 |
| 5.1 气候因素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 第39-41页 |
| 5.2 水作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第6章 岩溶地貌特征研究 | 第43-49页 |
| 6.1 岩溶地貌及地质遗迹特征 | 第43-47页 |
| 6.2 龙庆峡地区岩溶特征和其他地区岩溶特征对比 | 第47-4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