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1-20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 问题的设定 | 第20-24页 |
(一)实践中存在的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疑难案例 | 第20-23页 |
(二)以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为问题焦点 | 第23-24页 |
二 中国刑法中不真正不作为犯义务来源的学说及评析 | 第24-32页 |
(一)形式的作为义务说 | 第24-27页 |
(二)实质的作为义务说 | 第27-30页 |
(三)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作为义务说 | 第30-31页 |
(四)学说评析 | 第31-32页 |
三 日本刑法中不真正不作为犯义务来源的学说及评析 | 第32-46页 |
(一)形式的作为义务说 | 第32-34页 |
(二)实质的作为义务说 | 第34-44页 |
(三)学说评析 | 第44-46页 |
四 中日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理论的比较和启示 | 第46-52页 |
(一)中日形式作为义务说的比较 | 第46页 |
(二)中日实质作为义务说的比较 | 第46-51页 |
(三)启示与借鉴 | 第51-52页 |
五 支配说的再展开 | 第52-58页 |
(一)对“支配”标准的明确 | 第52-53页 |
(二)两种支配情况的重构 | 第53-55页 |
(三)支配说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