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9页 |
1.2.1 关于贷款定价理论及模型的研究 | 第11-14页 |
1.2.2 关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形成与控制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关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定价的研究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先票后货标准模式融资风险定价的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典型的贷款定价方法对比 | 第23-27页 |
2.2 融资风险定价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2.2.1 成本因素 | 第28页 |
2.2.2 风险因素 | 第28-29页 |
2.2.3 服务价值因素 | 第29页 |
2.3 Markov过程 | 第29-30页 |
2.4 VaR方法 | 第30页 |
2.5 蒙特卡罗模拟 | 第30-31页 |
第3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先票后货标准模式中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 | 第31-60页 |
3.1 模式分析 | 第32-42页 |
3.1.1 模式的服务网 | 第32-39页 |
3.1.2 模式的交易流程 | 第39-42页 |
3.2 多方信用契约及其对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屏蔽机制 | 第42-51页 |
3.2.1 多方信用契约 | 第43-45页 |
3.2.2 多方信用契约对融资企业的风险屏蔽机制 | 第45-51页 |
3.3 基于多方信用契约的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51-60页 |
3.3.1 由多方信用风险导致的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 第52-55页 |
3.3.2 由多方操作风险导致的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 第55-57页 |
3.3.3 由多方市场风险导致的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 第57-58页 |
3.3.4 由多方协作风险导致的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 第58-60页 |
第4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先票后货标准模式的融资风险评估及定价 | 第60-81页 |
4.1 相关假设及符号定义 | 第60-62页 |
4.2 预期违约损失测度模型 | 第62-74页 |
4.2.1 违约损失测度模型 | 第62-66页 |
4.2.2 条件违约率测度模型 | 第66-74页 |
4.2.3 预期违约损失的测度 | 第74页 |
4.3 经济资本测度模型 | 第74-75页 |
4.4 基于RAROC的融资风险静态定价模型 | 第75-76页 |
4.5 基于RAROC的融资风险动态定价模型 | 第76-77页 |
4.6 模型分析 | 第77-78页 |
4.7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融资定价模型仿真 | 第78-8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第81-8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