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1.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管理 | 第10-13页 |
| 1.1.1 植物管理的内涵 | 第10-11页 |
| 1.1.2 植物管理的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 1.1.3 植物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 第12-13页 |
| 1.2 重金属污染钙质土壤上植物管理分析 | 第13-16页 |
| 1.2.1 钙质土壤特性与重金属来源 | 第13-14页 |
| 1.2.2 钙质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 第14-15页 |
| 1.2.3 受重金属污染钙质土壤现状及植物管理应用分析 | 第15-16页 |
| 1.3 杨树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管理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 1.3.1 利用杨树在重金属污染钙质土壤进行植物管理的优势 | 第16-17页 |
| 1.3.2 利用杨树进行植物管理的制约因素 | 第17-18页 |
| 1.3.3 杨树造林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1.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1.5 实验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1.6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 1.7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1页 |
| 1.8 创新点 | 第21-22页 |
| 1.9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 2.2 样地描述 | 第24-25页 |
| 2.3 采样过程与方法 | 第25-26页 |
| 2.4 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26-28页 |
| 2.4.1 样品处理 | 第26页 |
| 2.4.2 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 2.4.3 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7-28页 |
| 2.4.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28页 |
| 2.5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 2.5.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8-29页 |
| 2.5.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9页 |
| 2.6 质量控制 | 第29-30页 |
| 2.7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杨树植物管理过程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变化的驱动机制 | 第31-37页 |
| 3.1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31-32页 |
| 3.2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变化 | 第32页 |
| 3.3 控制重金属有效性的环境因素 | 第32-33页 |
| 3.4 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33-34页 |
| 3.5 讨论 | 第34-36页 |
| 3.5.1 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34-35页 |
| 3.5.2 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化的驱动机制 | 第35-36页 |
| 3.6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杨树吸收重金属的林龄效应 | 第37-45页 |
| 4.1 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 4.2 杨树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 | 第38页 |
| 4.3 杨树叶凋落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 第38-41页 |
| 4.4 土壤剖面上重金属的含量 | 第41页 |
| 4.5 讨论 | 第41-43页 |
| 4.5.1 重金属在杨树体内的富集特征 | 第41-42页 |
| 4.5.2 杨树体内重金属含量变化的驱动因素 | 第42-43页 |
| 4.5.3 叶凋落物分解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返还机制 | 第43页 |
| 4.6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杨树植物管理过程中重金属的生物学响应 | 第45-54页 |
| 5.1 杨树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45-48页 |
| 5.1.1 杨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45页 |
| 5.1.2 叶片中丙二醛、脯氨酸、总巯基含量的变化 | 第45-46页 |
| 5.1.3 杨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46-48页 |
| 5.1.4 杨树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 | 第48页 |
| 5.2 杨树叶片生理指标与叶片中Cd含量以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 第48页 |
| 5.3 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 第48-50页 |
| 5.4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50页 |
| 5.5 杨树叶片对重金属的生理响应机制 | 第50-51页 |
| 5.6 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驱动机制 | 第51-52页 |
| 5.7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