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1 竹类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竹类资源的分布 | 第9-10页 |
| ·当今竹类研究的主要方向 | 第10-11页 |
| 2 竹类结构植物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根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地下茎的研究 | 第12页 |
| ·竹秆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基本组织 | 第12-13页 |
| ·维管束 | 第13-14页 |
| ·纤维 | 第14-15页 |
| ·节部的研究 | 第15页 |
| ·叶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分枝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竹子高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3 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生长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毛竹竹鞭侧芽生长规律的研究 | 第18-24页 |
| 1 实验地概况与调查方法 | 第18页 |
| ·实验地概况 | 第18页 |
| ·调查方法 | 第1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 ·不同时期笋芽外部形态的观察 | 第18-20页 |
| ·休眠期笋芽的外部形态观察 | 第18-19页 |
| ·萌动期笋芽的外部形态观察 | 第19页 |
| ·发育期笋芽的外部形态观察 | 第19-20页 |
| ·成熟期笋芽的外部形态观察 | 第20页 |
| ·不同时期笋芽比例及最粗笋芽径的变化 | 第20-21页 |
| 3 讨论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 第24-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光镜制片 | 第24-25页 |
| ·PAS 反应 | 第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 ·休眠期 | 第25-26页 |
| ·萌动期 | 第26页 |
| ·发育期 | 第26-29页 |
| ·发育前期 | 第26-28页 |
| ·发育中期 | 第28-29页 |
| ·发育后期 | 第29页 |
| ·成熟期 | 第29-30页 |
| 3 讨论 | 第30-63页 |
|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0-32页 |
|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周围分生组织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2-34页 |
|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原形成层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2-33页 |
| ·毛笋芽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维管组织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3页 |
|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基本组织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3-34页 |
|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髓分生组织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4页 |
|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节间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4-35页 |
|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节的分化发育规律 | 第35-63页 |
| 第四章 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的数量统计研究 | 第63-7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页 |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 ·笋芽成熟期前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的数量学统计 | 第63-66页 |
| ·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壁组织与髓组织的变化 | 第63-65页 |
| ·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壁内各组织的变化 | 第65-66页 |
| ·成熟期笋芽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的数量学统计分析 | 第66-69页 |
| ·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壁组织与髓组织的变化 | 第66-68页 |
| ·初生增粗生长过程中壁内各组织的变化 | 第68-69页 |
| 3 讨论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小结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详细摘要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