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摩梭人族际通婚研究--基于宁蒗县永宁乡两个村的调查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绪论 | 第10-26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一)族际通婚 | 第12-13页 |
| (二)摩梭人文化研究 | 第13-15页 |
| (三)摩梭人婚姻研究 | 第15-17页 |
| (四)摩梭人族际通婚研究 | 第17页 |
| 三、调研对象概况及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一)调研地点概况 | 第17-18页 |
| (二)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20-23页 |
| (一)研究理论 | 第20-21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五、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23页 |
| (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三)重点与难点 | 第24页 |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24-26页 |
| 笫一章 摩梭人的婚姻形式 | 第26-32页 |
| 一、传统婚姻形式 | 第26-28页 |
| (一)走婚 | 第26-27页 |
| (二)过继 | 第27-28页 |
| 二、摩梭人婚姻发展概况 | 第28-32页 |
| 第二章 摩梭人族际通婚现状 | 第32-36页 |
| 一、80后以前族际通婚状况 | 第32-34页 |
| 二、80后之后族际通婚现状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摩梭人族际婚姻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 一、摩梭人族际通婚产生的条件 | 第36-37页 |
| (一)人口流动 | 第36页 |
| (二)宗教信仰 | 第36页 |
| (三)居住格局、人口规模及民族魅力 | 第36-37页 |
| (四)受教育水平和职业 | 第37页 |
| (五)上嫁心理 | 第37页 |
| 二、跨越族群边界的过程 | 第37-39页 |
| (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短 | 第37-38页 |
| (二)摩梭人开始举行结婚仪式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摩梭人对待族际通婚的看法 | 第39-45页 |
| 一、摩梭人族际通婚群体的自我感受 | 第39-42页 |
| (一)老年人的自我感受 | 第39-40页 |
| (二)中年人的自我感受 | 第40-41页 |
| (三)年轻人的我自感受 | 第41-42页 |
| 二、非族际婚姻群体的摩梭人看待族际通婚 | 第42-45页 |
| (一)亲属及朋友的态度 | 第42-43页 |
| (二)新生代摩梭人对族际婚姻态度的特点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关于摩梭人婚姻与族群发展的思考 | 第45-48页 |
| 一、摩梭人的族际通婚对族群发展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一)族际婚姻对摩梭家庭的影响 | 第45页 |
| (二)族际婚姻推动摩梭人的发展 | 第45页 |
| (三)族际婚姻加速了母系大家庭的消亡进程 | 第45-46页 |
| (四)族际婚姻导致了民族文化的变迁 | 第46-47页 |
| 二、族际通婚对摩梭人族群发展的思考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
| 附图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