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大学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9-10页 |
(二)选取印度理工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三)简要评价 | 第19-2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2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0页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六、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一)大学国际化 | 第23-24页 |
(二)国际化战略 | 第24-25页 |
二、主要理论 | 第25-29页 |
(一)后发优势理论 | 第25页 |
(二)国际化战略模型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发展分析 | 第29-37页 |
一、印度理工学院建立及发展 | 第29-32页 |
(一)印度理工学院的创建 | 第29-30页 |
(二) 印度理工学院发展 | 第30-32页 |
二、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进程 | 第32-37页 |
(一)国际合作开端 | 第32-33页 |
(二)国际合作的发展 | 第33-35页 |
(三)国际合作全面深化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以马德拉斯分校为例 | 第37-50页 |
一、追随战略 | 第37-41页 |
(一)建立适切的组织结构,提升治理水平 | 第37-39页 |
(二)招聘国际专家,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 第39页 |
(三)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通用语言,促进教学国际化 | 第39-40页 |
(四)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项目,促进科研国际化 | 第40-41页 |
二、赶超战略 | 第41-49页 |
(一)国家领导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度重视 | 第41-42页 |
(二)国家层面的国际化策略 | 第42-44页 |
(三)院校层面的国际化策略 | 第44-49页 |
三、全面国际化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 第50-56页 |
一、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的成功经验 | 第50-53页 |
(一)汇聚后发优势,高据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发展 | 第50-51页 |
(二)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 | 第51-52页 |
(三)政府的适度“放权”—院校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模式 | 第52-53页 |
二、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困境 | 第53-56页 |
(一)智力外流 | 第53-54页 |
(二)花费过高 | 第54页 |
(三)院校发展过程中,政府越来越多的政策干预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对我国大学国际化的启示 | 第56-60页 |
一、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战略 | 第56-58页 |
(一)坚持国际化的人才战略 | 第56-57页 |
(二)坚持学生国际化 | 第57页 |
(三)课程国际化 | 第57-58页 |
二、加入区域性的学术组织,发挥联盟效应 | 第58-59页 |
三、开设“引智”计划,积极吸纳海外人才 | 第59页 |
四、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