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3 总体评价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1.4.1 创新第20页
        1.4.2 不足第20-21页
第2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相关理论第21-36页
    2.1 地方政府性债务第21-23页
        2.1.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界定第21页
        2.1.2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第21-23页
    2.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第23-27页
        2.2.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产生的根源第23-26页
        2.2.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导机制第26-27页
    2.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第27-34页
        2.3.1 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必要性第27-30页
        2.3.2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33页
        2.3.3 预警流程第33-34页
    2.4 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6-46页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全口径设计第36-39页
    3.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筛选第39-41页
        3.2.1 筛选原则第39-40页
        3.2.2 筛选方法第40-41页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模型第41-45页
        3.3.1 BP神经网络介绍第41-43页
        3.3.2 BP神经网络用于债务风险预警可行性分析第43-45页
    3.4 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实证分析第46-58页
    4.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定性分析第46-48页
    4.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相关数据处理第48-55页
        4.2.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数据的层次聚类分析第49页
        4.2.2 风险指标临界值及风险区间的确定第49-52页
        4.2.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数据的因子分析第52-55页
    4.3 基于BP神经网络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实证检验第55-57页
        4.3.1 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的建立第55-56页
        4.3.2 BP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检验第56页
        4.3.3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结果分析第56-57页
    4.4 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国际借鉴与启示第58-70页
    5.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第58-60页
        5.1.1 地方财政状况监控第58-59页
        5.1.2 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债限制第59-60页
    5.2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制度第60-66页
        5.2.1 透明度和责任制的程序规则第61-63页
        5.2.2 财政目标第63-66页
    5.3 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化解第66-68页
        5.3.1 中央政府行政接管第67页
        5.3.2 中央政府重组地方政府性债务第67页
        5.3.3 地方政府自行处理第67-68页
    5.4 经验借鉴与启示第68-69页
        5.4.1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第68页
        5.4.2 严格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第68页
        5.4.3 制度约束与行政控制相结合第68-69页
        5.4.4 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信息透明度第69页
    5.5 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策建议第70-76页
    6.1 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监管法律法规第70-71页
        6.1.1 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第70页
        6.1.2 地方政府举债列入地方人大监督范围第70-71页
        6.1.3 建立追究责任制第71页
        6.1.4 把债务情况列入官员晋升考核范围第71页
    6.2 设置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第71-73页
        6.2.1 实时监测债务风险预警工作第72页
        6.2.2 按风险累计贡献率确定债务风险预警监测重点第72页
        6.2.3 监测各类债务处置情况第72-73页
    6.3 建立多政府联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第73-74页
        6.3.1 多政府间债务信息公开第73页
        6.3.2 多政府间债务预警结果排名第73-74页
    6.4 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信息披露制度第74-75页
        6.4.1 披露预警结果,建立债务风险事件报告制度第74页
        6.4.2 实施年度地方政府性债务报告制度第74页
        6.4.3 地方政府可支配资源的报告第74-75页
    6.5 改革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第75-76页
        6.5.1 采用权责发生制的预算方式第75页
        6.5.2 实行中期预算绩效改革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廓波变换域梯度信息的图像融合
下一篇:基于图像识别的信息查询系统APP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