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工业防护围栏的结构特点和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3 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优势 | 第14-18页 |
1.3.1 三维软件优劣势比较 | 第14-16页 |
1.3.2 开发平台选择 | 第16-17页 |
1.3.3 二次开发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2章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与API应用 | 第21-25页 |
2.1 SolidWorks二次开发基础 | 第21页 |
2.2 SolidWorks API常用术语介绍 | 第21-22页 |
2.2.1 Component Object Model | 第21-22页 |
2.2.2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 第22页 |
2.2.3 Active Template Library | 第22页 |
2.3 SolidWorks API接口组调用 | 第22-23页 |
2.4 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建模方法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安全防护围栏的算法设计 | 第25-35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安全防护围栏工业要求 | 第26页 |
3.3 围栏算法设计 | 第26-30页 |
3.3.1 无工作孔防护围栏排列 | 第26-29页 |
3.3.2 工作孔防护围栏排列 | 第29-30页 |
3.4 防护围栏应用实体分析 | 第30-33页 |
3.4.1 加工车间安全防护围栏 | 第30-32页 |
3.4.2 无工作孔防护围栏合格率检测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SolidWorks装配工艺与围栏参数化设计 | 第35-57页 |
4.1 防护围栏参数化设计目标 | 第35-36页 |
4.2 SolidWorks的参数化设计思路 | 第36-37页 |
4.3 Web端SolidWorks二次开发系统框架 | 第37-39页 |
4.3.1 系统框架 | 第37-38页 |
4.3.2 系统部署 | 第38-39页 |
4.4 辅助设计系统的实现 | 第39-47页 |
4.4.1 SolidWorks二次开发主要指令调用 | 第40-42页 |
4.4.2 SolidWorks二次开发设计界面的实现 | 第42-47页 |
4.5 零件模型的智能装配 | 第47-51页 |
4.5.1 零件装配顺序的确定 | 第47-49页 |
4.5.2 零件智能装配 | 第49-51页 |
4.6 装配实例展示 | 第51-56页 |
4.6.1 移动端实例展示 | 第51-52页 |
4.6.2 Web端实例展示 | 第52-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围栏生产线数据采集 | 第57-65页 |
5.1 数据采集系统概况 | 第57页 |
5.2 数据采集通信基础 | 第57-58页 |
5.3 实现方式与服务设计 | 第58-62页 |
5.3.1 围栏冲压线数据采集方式 | 第58页 |
5.3.2 设计思路 | 第58-59页 |
5.3.3 数据采集实现方式 | 第59-60页 |
5.3.4 工作界面设计 | 第60-62页 |
5.4 数据采集系统展示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3-75页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