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

伦理视野下的福建土堡建筑特色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对象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范围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范围第15-16页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6-21页
        1.4.1 国外研究概况第16-17页
        1.4.2 国内研究概况第17-21页
    1.5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1-23页
        1.5.1 论文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2 论文框架第22-23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与建筑第23-35页
    2.1 伦理与伦理学第23-26页
        2.1.1 建筑与伦理第23-25页
        2.1.2 伦理学第25-26页
    2.2 中国传统伦理第26-28页
        2.2.1 社会伦理第26-27页
        2.2.2 家庭伦理第27-28页
        2.2.3 生态伦理第28页
    2.3 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第28-29页
        2.3.1 调整社会礼仪关系第28-29页
        2.3.2 表达人类思想文化第29页
        2.3.3 指导建筑设计营造第29页
    2.4 伦理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表征第29-34页
        2.4.1 森严等级的都城规制第29-32页
        2.4.2 尊卑有序的居住空间第32-33页
        2.4.3 择宜安居的环境秩序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福建土堡建筑特色概述与伦理背景第35-60页
    3.1 福建土堡的分布与现状第35-38页
        3.1.1 福建土堡的分布第35-36页
        3.1.2 福建土堡的现状第36-38页
    3.2 福建土堡的成因原型第38-40页
        3.2.1 福建土堡的成因第38页
        3.2.2 福建土堡的原型第38-40页
    3.3 福建土堡的平面型制第40-43页
        3.3.1 外堡——方圆之间,御敌于外第40-42页
        3.3.2 内居——行院之间,安居于内第42-43页
    3.4 福建土堡的功能构成第43-44页
        3.4.1 防御功能第43页
        3.4.2 居住功能第43-44页
        3.4.3 祭祀功能第44页
    3.5 福建土堡与福建土楼、寨庐对比第44-56页
        3.5.1 定义与分布第45-50页
        3.5.2 成因与原型第50-52页
        3.5.3 平面与型制第52-54页
        3.5.4 起居与防御第54-56页
    3.6 福建土堡伦理思想形成背景第56-58页
        3.6.1 本土文化地域融合第56页
        3.6.2 独特地理自然环境第56-57页
        3.6.3 北民南迁文化传承第57-58页
        3.6.4 血缘聚居族群认同第58页
    3.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家庭伦理视野下的福建土堡建筑特色第60-83页
    4.1 福建土堡建筑排布之伦理第60-73页
        4.1.1 空间轴线: 对称严谨第60-66页
        4.1.2 功能排布: 等级分明第66-70页
        4.1.3 建筑体量: 尊卑有序第70-73页
    4.2 福建土堡空间层次之伦理第73-77页
        4.2.1 内外有别的领域空间第73-74页
        4.2.2 层层递进的院落空间第74-77页
    4.3 福建土堡建筑形象之伦理第77-82页
        4.3.1 构件:塑造威仪空间第77-80页
        4.3.2 装饰:烘托家居氛围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社会伦理视野下的福建土堡建筑特色第83-96页
    5.1 福建土堡之宗族礼法第83-88页
        5.1.1 血缘聚居与尊先敬祖第83-85页
        5.1.2 家庙宗祠与宗族公祭第85-88页
    5.2 福建土堡之信仰教化第88-90页
        5.2.1 风俗信仰与人神公宅第88-89页
        5.2.2 伦理教化与书斋学堂第89-90页
    5.3 福建土堡之对外防御第90-95页
        5.3.1 家国同构与防御层次第90-91页
        5.3.2 防御实体与防御虚体第91-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生态伦理视野下的福建土堡建筑特色第96-105页
    6.1 福建土堡择地选址之伦理第96-100页
        6.1.1 据险扼要,土堡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第96-98页
        6.1.2 择宜安居,土堡与聚落环境之关系第98-100页
    6.2 福建土堡风水意象之伦理第100-101页
        6.2.1 土堡外环境之风水意向第100-101页
        6.2.2 土堡内营造之风水意向第101页
    6.3 福建土堡生态起居之伦理第101-104页
        6.3.1 实用主义与生态建筑第101-103页
        6.3.2 耕耘为食与土木为居第103-104页
    6.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结语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附录1第110-125页
附录2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个人简介第128-129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论文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照强度对老年女性跨越障碍物策略的影响
下一篇:济南市健身俱乐部员工忠诚度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