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引言 | 第17-21页 |
第一章 POI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 第21-40页 |
1.1 卵巢功能减退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21-36页 |
1.1.1 现代医学对卵巢功能减退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 | 第21-22页 |
1.1.2 现代医学对POI的病因认识 | 第22-25页 |
1.1.3 POI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1.4 原始卵泡休眠与激活的调控因子 | 第26-29页 |
1.1.5 参与调控原始卵泡休眠与激活状态的信号通路 | 第29-33页 |
1.1.6 POI的现代医学治疗 | 第33-35页 |
1.1.7 POI的预防 | 第35-36页 |
1.2 祖国医学对POI的研究概况 | 第36-40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40-78页 |
2.1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2.2.1 药物 | 第40页 |
2.2.2 动物 | 第40页 |
2.2.3 仪器 | 第40-41页 |
2.2.4 试剂及耗材 | 第41-4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2-49页 |
2.3.1 动物分组 | 第42页 |
2.3.2 造模方法 | 第42页 |
2.3.3 供试品剂量设置 | 第42页 |
2.3.4 饲养及给药方法 | 第42页 |
2.3.5 观察及检测指标 | 第42-47页 |
2.3.6 实验统计方法 | 第47-48页 |
2.3.7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48-49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9-69页 |
2.4.1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第49页 |
2.4.2 对动情周期的影响 | 第49页 |
2.4.3 对卵巢指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2.4.4 对卵巢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 第50页 |
2.4.5 对各级卵泡数目的影响 | 第50-54页 |
2.4.6 对血清FSH、LH、E_2的影响 | 第54-57页 |
2.4.7 对血清AMH的影响 | 第57页 |
2.4.8 Q-PCR法检测DOR大鼠卵巢组织中RPS6K1基因表达 | 第57-59页 |
2.4.9 Q-PCR法检测DOR大鼠卵巢组织中rpS6基因表达 | 第59-60页 |
2.4.10 Q-PCR法检测DOR大鼠卵巢组织中PDK1基因表达 | 第60-62页 |
2.4.11 Q-PCR法检测DOR大鼠卵巢组织中mTORC1基因表达 | 第62-63页 |
2.4.12 Q-PCR法检测DOR大鼠卵巢组织中Tsc1基因表达 | 第63-65页 |
2.4.13 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通路关键因子表达 | 第65-66页 |
2.4.14 对卵巢组织中PDK1免疫组化的影响 | 第66-67页 |
2.4.15 对卵巢组织中mTOR免疫组化的影响 | 第67-68页 |
2.4.16 对卵巢组织中TSC1免疫组化的影响 | 第68-69页 |
2.5 实验讨论 | 第69-76页 |
2.5.1 CTX损伤卵巢功能的机制 | 第69-70页 |
2.5.2 两条信号通路在DOR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第70-72页 |
2.5.3 两条信号通路在DOR的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 | 第72-73页 |
2.5.4 加减益经汤可改善DOR大鼠的卵巢储备功能 | 第73-75页 |
2.5.5 加减益经汤对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 第75页 |
2.5.6 雷帕霉素对DOR的治疗作用 | 第75-76页 |
2.6 实验结论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1页 |
1 结论 | 第78-79页 |
2 创新之处 | 第79-80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4页 |
附录 | 第94-9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附件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