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住宅厨房PM2.5浓度的气流组织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第二章 PM2.5对人体的危害及管控 | 第18-32页 |
2.1 PM2.5基本性质 | 第18-20页 |
2.2 PM2.5的来源 | 第20-24页 |
2.2.1 燃煤源 | 第22页 |
2.2.2 机动车源 | 第22-23页 |
2.2.3 生物质燃烧源 | 第23页 |
2.2.4 扬尘源 | 第23页 |
2.2.5 烹饪源 | 第23-24页 |
2.3 室内PM2.5对人体危害 | 第24-25页 |
2.4 PM2.5的空气质量管理与标准 | 第25-28页 |
2.5 PM2.5的污染控制 | 第28-32页 |
第三章 厨房污染气体分析及控制方法 | 第32-42页 |
3.1 燃料燃烧产物及危害 | 第32-33页 |
3.2 烹饪油烟成分及危害 | 第33-36页 |
3.3 厨房油烟控制方法 | 第36-42页 |
3.3.1 厨房的排风方式 | 第36-38页 |
3.3.2 吸油烟机的类型 | 第38-40页 |
3.3.3 厨房补风组织形式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厨房烹饪产生PM2.5的数值分析理论基础 | 第42-52页 |
4.1 烹饪油烟的扩散机理 | 第42-45页 |
4.2 湍流模型和对流扩散 | 第45-46页 |
4.3 气固两相流及离散相模型 | 第46-52页 |
4.3.1 颗粒物受力分析 | 第47-49页 |
4.3.2 离散项模型 | 第49-52页 |
第五章 住宅厨房PM2.5控制的模拟分析 | 第52-62页 |
5.1 物理模型 | 第52-55页 |
5.2 模拟工况分类 | 第55-57页 |
5.2.1 控制模式一 | 第55页 |
5.2.2 控制模式二 | 第55-57页 |
5.3 物理模型的网格生成 | 第57-58页 |
5.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58-62页 |
第六章 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70页 |
6.1 控制模式一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6.2 控制模式二模拟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页 |
7.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