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钢结构应用及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2 延性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背景 | 第13-20页 |
1.2.1 国内外加强型节点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外钢框架试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钢框架有限元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23-37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23-32页 |
2.1.1 试件设计 | 第23-27页 |
2.1.1.1 节点设计 | 第24-27页 |
2.1.1.2 试件结构几何尺寸及节点编号 | 第27页 |
2.1.2 材性试验 | 第27-28页 |
2.1.3 加载方案 | 第28-30页 |
2.1.4 量测方案 | 第30-32页 |
2.2 试验现象 | 第32-33页 |
2.3 破坏模式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分析 | 第37-47页 |
3.1 滞回曲线 | 第37-38页 |
3.2 骨架曲线 | 第38-40页 |
3.3 延性性能 | 第40页 |
3.4 承载力退化 | 第40-41页 |
3.5 抗侧刚度 | 第41-42页 |
3.6 耗能性能 | 第42-44页 |
3.6.1 耗能值 | 第42-43页 |
3.6.2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研究 | 第47-59页 |
4.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47-53页 |
4.1.1 材料属性 | 第48-49页 |
4.1.2 划分网格 | 第49-50页 |
4.1.3 确定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4.1.4 加载制度 | 第51-52页 |
4.1.5 破坏判定 | 第52-53页 |
4.2 应力发展过程 | 第53-56页 |
4.3 破坏状态及滞回曲线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 第59-71页 |
5.1 破坏形态对比 | 第59-61页 |
5.2 滞回曲线 | 第61-62页 |
5.3 骨架曲线 | 第62-64页 |
5.4 延性性能 | 第64-65页 |
5.5 承载力退化 | 第65-66页 |
5.6 抗侧刚度 | 第66-67页 |
5.7 耗能性能 | 第67-70页 |
5.7.1 耗能值 | 第67-68页 |
5.7.2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 | 第68-7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