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N-杂环卡宾-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27页
    1.1 太阳能电池第16-17页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第17-20页
        1.2.1 DSSC电池结构第17-18页
        1.2.2 DSSC工作原理第18-20页
    1.3 钌配合物染料第20-25页
    1.4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27-43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从头算(Ab initio)理论第27-34页
        2.2.1 微扰理论第32-34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34-41页
        2.3.1 Thomas-Fermi模型第35页
        2.3.2 Hohenberg-Kohn定理第35-36页
        2.3.3 Kohn-Sham方法第36-37页
        2.3.4 局域密度近似(LDA)与广义梯度近似(GGA)第37-41页
    2.4 自洽反应场方法的极化连续介质模型第41-43页
第3章 N-杂环卡宾-吡啶基二联吡啶钌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第43-66页
    3.1 研究对象第43-44页
    3.2 计算方法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64页
        3.3.1 N-杂环卡宾-吡啶基二联吡啶钌光敏染料的几何结构第44-47页
        3.3.2 N-杂环卡宾-吡啶基二联吡啶钉光敏染料的电子结构第47-52页
            3.3.2.1 前线分子轨道性质分析第47-51页
            3.3.2.2 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分析第51-52页
        3.3.3 N-杂环卡宾-吡啶基二联吡啶钌光敏染料的电子吸收光谱第52-63页
            3.3.3.1 染料分子在CH_3CN溶液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第52-58页
            3.3.3.2 溶剂化效应对染料分子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第58-63页
        3.3.4 染料分子敏化性能的理论研究第63-64页
            3.3.4.1 染料的电子注入过程的驱动力第63-64页
            3.3.4.2 染料的再生过程的驱动力第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去硫氰酸盐配体环金属三联吡啶钌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第66-93页
    4.1 新型去硫氰酸盐配体环金属三联吡啶钌光敏染料的设计第66-67页
    4.2 计算方法第67-6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8-90页
        4.3.1 去硫氰酸盐配体环金属三联吡啶钌的几何结构第68-70页
        4.3.2 去硫氰酸盐配体环金属三联吡啶钉的电子结构第70-76页
            4.3.2.1 前线分子轨道性质分析第70-75页
            4.3.2.2 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分析第75-76页
        4.3.3 去硫氰酸盐配体环金属三联吡啶钌的电子吸收光谱第76-87页
            4.3.3.1 染料分子在CH_3CN溶液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第76-82页
            4.3.3.2 溶剂化效应对染料分子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第82-87页
        4.3.4 染料分子敏化性能的理论研究第87-88页
            4.3.4.1 染料的电子注入过程的驱动力第87-88页
            4.3.4.2 染料的再生过程的驱动力第88页
        4.3.5 染料4和N749吸附于二氧化钛模型体系的光谱性质第88-90页
    4.4 N-杂环卡宾-吡啶基二(三)联吡啶钌结构与性能的比较第90-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质子化作用对N-杂环卡宾-吡啶基钌染料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第93-117页
    5.1 引言第93页
    5.2 计算方法第93-9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4-115页
        5.3.1 质子化效应对染料分子0H-3H几何结构的影响第94-96页
        5.3.2 质子化效应对染料分子0H-3H电子结构的影响第96-103页
        5.3.3 质子化效应对染料分子0H-3H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第103-113页
            5.3.3.1 染料分子在CH_3CN溶液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第103-109页
            5.3.3.2 溶剂化效应对染料分子0H-3H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第109-113页
        5.3.4 染料分子0H-3H敏化性能的理论研究第113-115页
            5.3.4.1 染料的电子注入过程的驱动力第113-114页
            5.3.4.2 染料的再生过程的驱动力第114-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结论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膨胀土隧道受力机理及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木薯叶片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