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一、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一)大众文化的相关理论梳理 | 第12-18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梳理 | 第18-23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四、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24-2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三)可行性分析 | 第25页 |
(四)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大众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 | 第27-34页 |
一、大众文化的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 第27页 |
(二)大众文化的分类 | 第27-28页 |
(三)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大众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关系 | 第34-40页 |
一、大众文化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 | 第34-36页 |
(一)大众文化塑造多元价值观 | 第34页 |
(二)大众文化影响主流价值观 | 第34-35页 |
(三)大众文化引导价值判断 | 第35-36页 |
(四)大众文化引领价值选择 | 第36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大众文化的作用机理 | 第36-40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众文化发展方向 | 第37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大众文化创作内容 | 第37-38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大众文化传播环境 | 第38页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众文化类型间的良性互动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大众文化视域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40-49页 |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 第40-43页 |
(一)有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 第40-41页 |
(二)有助于巩固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 | 第41页 |
(三)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地位 | 第41-42页 |
(四)有助于提高阳光型政府的公信力 | 第42-43页 |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 第43-46页 |
(一)西方思潮渗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 | 第43-44页 |
(二)经济迅速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 第44页 |
(三)内容参差不齐,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 | 第44-45页 |
(四)传统文化缺失,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 第45页 |
(五)渗透潜移默化,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 第45-46页 |
三、大众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 | 第46-49页 |
(一)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载体 | 第46-47页 |
(二)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场域 | 第47页 |
(三)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助力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大众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 | 第49-60页 |
一、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 第49-50页 |
(一)内容多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载体 | 第49-50页 |
(二)形式多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场地 | 第50页 |
(三)受众多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动力 | 第50页 |
二、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效应 | 第50-60页 |
(一)大众文化内容多元,主流价值导向缺失 | 第51-54页 |
(二)大众文化形式多变,价值选择偏离本质 | 第54-57页 |
(三)大众文化受众多样,价值认同参差不齐 | 第57-60页 |
第六章 大众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 第60-69页 |
一、规范大众文化内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60-62页 |
(一)增强主流媒体传播时效性,强化主流价值导向意识 | 第60-61页 |
(二)划分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界线,净化舆论传播环境 | 第61页 |
(三)提升自主创新意识,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 第61-62页 |
二、借助大众文化形式,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62-65页 |
(一)依托明星效应,挖掘影视文化价值 | 第62-63页 |
(二)结合社会现实,提升流行文化价值 | 第63页 |
(三)借助政策优势,完善网络文化价值 | 第63-64页 |
(四)确定发展方向,实现文化健康发展 | 第64-65页 |
三、借鉴其他文化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65-69页 |
(一)大众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 第65页 |
(二)大众文化借鉴红色文化积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 第65-66页 |
(三)大众文化借助校园文化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 第66-67页 |
(四)大众文化依托特色家训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